幼兒園2008第一學期小班教研組小結

幼兒園2008第一學期小班教研組小結

幼兒園2008第一學期小班教研組小結

幼兒園2008第一學期小班教研組小結

作為幼兒教師,要想更好地對幼兒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必須重視自己的語言,要有一種既符合語法規(guī)范,又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和接受水平的語言風格,是非常重要的。精煉是指教學語言要短而精。少用附加成分、過多的長句、復雜句,以避免幼兒理解上的困難。要求教師能摯領提綱、簡明扼要的表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少說廢話。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兒童最長可以持續(xù)的有意注意時間只有10"15分鐘。為此,教師應力求在幼兒注意集中的時間段內,用精簡的語言有效地解決問題。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弱,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當避繁求簡。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應使用句法結構較為簡短、詞匯涉及的范圍較小的語句。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簡單、平白,不使用讓幼兒理解感到困難的長句、復合句、并列句或功能詞等。教師的語言,關鍵不在多而在于精,應當練就成一種言簡意賅的本領。為了提高小班組教師的語言精練,我們在“一課多研”也進行了研討。 
如:在主題“娃娃家”中有一節(jié)故事活動“快樂的夢”,我們在第一研中,設計的提問是————到第三研就比較簡練“熊媽媽病了,小熊為媽媽做了些什么?” 
又如在“小司機”這一活動中,第一研時當幼兒選擇不同的幾種車輛后,教師提出的問題就比較精練和直接了當,"你喜歡哪一輛汽車?為什么?它有什么用?"這樣的提問,既寬泛又明了,便于幼兒各抒己見. 

又如在“冬爺爺來了”中的“手套寶寶”第一研,讓幼兒在觀察手套后我們提問設計是“你帶的手套是怎樣的?”顯然孩子無法回答。在第三研時進行修改成“你為什么喜歡這個手套?”孩子就會根據(jù)手套的顏色,花紋、形狀回答問題。 

二、研活動設計中目標制定 

學習活動的目標是整個學習活動的靈魂,是學習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檢驗學習活動圍繞目標實施是否達成的標準,它有助于教師把握住活動的方向,有助于明確幼兒經驗的提升點,從而體現(xiàn)出集體活動的價值。每一個預設活動,制定目標都是關鍵的第一步,制訂目標的核心在于“適度”,目標定的太低,幼兒伸手可得,會使孩子易于滿足,得不到生成;反之,幼兒可能沒有能力去完成,從而失去探索的信心,產生消極情緒。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一為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往我們制訂目標一般總是照抄選用的教案中的目標,喜歡用“學會、掌握、認識”等比較注重單一的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豐富”等從教師角度考慮的詞匯;還常常制訂這樣的目標“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幼兒的欣賞力、感受力、表現(xiàn)力”等。這些提法多指人的基本素質,而素質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影響,一個具體的教育活動是很難使幼兒有所變化的,而且是“繪畫的想象力呢?還是舞蹈創(chuàng)編的想象力呢?” 這樣的目標操作性不強,指導性不夠,顯然不夠具體明確。但是《學習活動》又只給了我們素材點,它在給我們教師留有廣闊的自我探索的空間的同時,更帶來了難題。圍繞主題的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都要以該主題的“內容和目標”為基點,教師所要思考的是如何將“內容和要求”用具體的語言表述成一個個適度的學習活動的目標。
 
如:在主題“幼兒園真好”中,我們首先進行本主題目標的解讀,再討論具體的一節(jié)節(jié)活動,在“大手和小手”的活動目標,進行“一課三研”,第一次活動目標是1)通過游戲讓幼兒感知小手的能力,
2)對小手有興趣并知道小手的有大拇指和小指。在活動后我們進行了目標分析,感到目標制定上欠缺,就進行了調整為1)----- 

在第二課研討中我們又進行了修改調整,直到第三研目標才完善起來。 
又如主題“娃娃家”活動中的“快樂的夢”原先的目標是:通過講述故事,體驗關心媽媽的情感。經過第一節(jié)活動實踐,我們感到了目標制定上還是有問題,就進行了調整為通過故事,萌發(fā)愛媽媽的情感。經過幾次的研討和學習,又聽了專家的講座,使我們明白目標的制定必須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要突出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更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這樣才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 

制定教學目標還應學會反思,也就是說制定的教學目標經過教學實踐后,通過幼兒的反饋,教師自身的體驗,及活動的效果、主題的發(fā)展來反思目標的適宜性、可行性、可落實性等,并對目標進行補充調整。 

三、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如何對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再提升, 

2、如何適時適度的進行小結,在學習活動中教師的語言如何發(fā)揮其教師主導作用。

大家有任何問題和建議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謝謝大家的支持了,因為你們的支持我們將做得更好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