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教育理念“音樂游戲”課堂帶來的震撼

奧爾夫教育理念“音樂游戲”課堂帶來的震撼

奧爾夫教育理念“音樂游戲”課堂帶來的震撼

奧爾夫教育理念“音樂游戲”課堂帶來的震撼

摘要:
卡爾·奧爾夫(1895-1982年),享譽世界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原本性音樂不只是音樂本身,它是以節(jié)奏為紐帶,把動作、舞蹈、語言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種由人們自己參與、創(chuàng)造的音樂,也就是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合奏者參與到音樂中去。原本性的音樂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非常適合于兒童的。原本性音樂形式簡潔,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結構,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我發(fā)現(xiàn)了最適合幫助嬰幼兒發(fā)展音樂能力的方法——音樂游戲。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理念可歸納以下幾點: 

1、 綜合性 
音樂是綜合的藝術,音樂不是以單一形式存在的,不僅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聽,它是結合動作、舞蹈、語言的有機整體;這恰恰又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是源于生命開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靈最自然的表露。 

2、 創(chuàng)造性(或稱即興性) 
即興創(chuàng)造是每個人具有的本性,是散發(fā)心靈的本能反應。當6歲以前兒童聽到音樂時能隨樂而舞,邊舞邊哼唱;當看到一幅畫時,他們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語言表達出來,并可通過簡單的打擊樂器,即興演奏、即興表演;沒有樂器時,他們主動地去創(chuàng)造、發(fā)揮想像,用手、腳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進行表演。 

3、 親自參與,訴諸感性,回歸人本 
人類認知是感性到理性,奧爾夫音樂教育就是通過感覺(即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去協(xié)調、發(fā)動各個方面的能力,讓兒童主動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去體驗、去唱、去跳、去抒發(fā)與宣泄。因此獲得這個經驗過程是人類學習的最主要途徑,是培養(yǎng)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 從本土文化出發(fā) 
奧爾夫教學法不是一種固定的、封閉性的“條條框框”,他的整體內容和方法都鼓勵和啟發(fā)人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斷地吸收新的東西,不斷地發(fā)展、前進。因而奧爾夫教育思想和教學法是充滿開放性的、充滿活力的。 
我國的民族語言、民歌、曲藝、戲劇、民間傳說等五彩繽紛,還有古詩、童謠、兒歌、寓言、童話,更是浩如煙海。之所以它們能廣泛流傳,是因為它們源于人類自發(fā)的需要、是通俗易懂的。只要我們秉持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去融合、創(chuàng)新、開拓,奧爾夫音樂之樹將四季常青、生生不息。 

5、 自生命開端的 
音樂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智能,音樂是人人需要的。奧爾夫音樂教育是在挖掘人人俱有的音樂潛能,是在開發(fā)和培養(yǎng)、發(fā)展這個天性,使孩子健康成長,去感受和體驗音樂語言、節(jié)奏、韻律。 
 
觀摩奧爾夫音樂教育的“音樂游戲”課堂,首先讓我震動的,是課堂里孩子的年齡之小。從幾個月大的嬰兒,蹣跚的學步兒,到4、5歲的孩子都有。接著讓我感動屏息的,是彌漫整個教室的優(yōu)美的音樂。我們慣常認為,兒童音樂應該非常簡單,可是這里的樂曲和念謠卻那么優(yōu)美,那么多樣,那么充滿音樂性。課堂上幾乎沒有語言,大部分的時間,老師邊用好聽的聲音唱歌,邊帶領著大家做各種游戲,讓肢體流動,讓紗巾飄舞,或滾球游戲,或圍圈跳舞。有的時候,一個輔助的老師會敲一只小鼓。也有的時候,全場和老師一起唱出多聲部的合唱更奇妙的是,在老師的示意下,全場的成年人會心領神會地突然安靜下來,而寂靜中,總有幾個寶寶會發(fā)出一些聲音的或動作的回應。敏感的教師立刻根據孩子的回應繼續(xù)教學,或帶領大家模仿孩子的動作,或與孩子一對一地開始了音樂的“問答”。教室里的氣氛和諧,充滿了令人心曠神怡的音樂。 把音樂放到身體里這個教程深深吸引了我,這一教法的創(chuàng)始人戈登教授提出了獨特的音樂學習理論:音樂潛能是人人具有的,但九歲之前兒童的音樂環(huán)境的豐富與否和質量高低,決定了孩子一生中能否充分發(fā)揮他的音樂潛能。貧瘠和不恰當的音樂環(huán)境,往往是人們音樂能力的殺手,使得本可以享受多彩音樂世界的人們,對音樂望而生畏。而且嬰幼兒的音樂活動,不應該起始于樂器學習或唱歌的訓練,而應該開始于身體跟隨音樂的活動。孩子要先學會把音樂放到身體里,然后才能放到樂器上。因此,在嬰幼兒的音樂學習中,要有大量的伴音樂地肢體動作游戲。 讓我們觀察孩子如何學會母語:孩子首先是浸淫在母語的環(huán)境中,接著,孩子開始和成年人交流,即使是幾個月大的小寶寶,也會用表情、笑聲來吸引成年人和他做咿呀學語的游戲,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對語言進行“解碼”,直到一年多以后,孩子才可以說出成年人可以辨識的句子。但是,在孩子學習音樂時,成年人卻少有這樣的耐心,沒有給孩子長期提供音樂的環(huán)境。為了矯正這樣不合理的狀況,戈登教授指出,兒童音樂能力的發(fā)展是分階段的,在開展正式的音樂教學之前,有一個重要的非正式學習階段,兒童學會發(fā)展他們的聽想能力,就是學會用音樂去思考。在這一階段,孩子出現(xiàn)的不少現(xiàn)象,比如凝視發(fā)聲源,下意識地擺動肢體,發(fā)出各種可能與剛聽到的音樂有關或無關的聲音,等等,都是孩子吸收環(huán)境中的音樂、發(fā)展聽覺字匯的重要標志。訓練有素的教師會捕捉這些線索,根據孩子的發(fā)展階段,與孩子進行音樂的應答,逐步幫助孩子發(fā)展出音樂的聽想能力。  
在家中和寶寶做音樂游戲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4種讓父母們在家中和寶寶做音樂游戲的方法,從而更好地幫助寶寶發(fā)展音樂能力,讓他更聰明。  

1. 給孩子唱歌:從孩子出生后不久,就給孩子哼唱你喜愛的各種歌曲,不要以為錄音機里的歌星比你唱得好。對孩子來說,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哼唱產生的現(xiàn)場示范作用超過任何歌唱家。如果你天性羞怯,可以避開他人,把自己想象成歌唱家,用能讓孩子察覺的動作,深深地吸一口氣,有表現(xiàn)力地給孩子演唱。因為兒童起始于模仿,如果光用語言來告訴孩子怎么唱歌、怎樣隨音樂動作......孩子是學不會的,必須要有大人在孩子周圍做出唱歌、隨音樂做動作等示范,只有讓孩子耳濡目染才能學會。  

2. 和孩子玩聲音應答游戲:如果孩子開始咿咿呀呀地好象對你唱歌,可以微笑地注視著孩子的眼睛,模仿孩子的歌唱,讓孩子知道,她的歌聲對你來說是多么美妙。兩、三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喜歡玩越唱越快、越唱越慢、用各種不同的聲音唱、對唱的游戲。這樣的游戲可以讓孩子明白,模仿是什么意思、應答是什么意思,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進步。  

3. 動作游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玩“拉鋸扯鋸”等有節(jié)奏地晃動身體的傳統(tǒng)游戲。抱著孩子,或拉著孩子的小手和著音樂跳舞。隨音樂節(jié)奏舞動身體,是發(fā)展寶寶音樂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而傳統(tǒng)游戲中的這些活動,用古老的方式使孩子從小浸滲在音樂與文化中,是人類千百年來自然而然發(fā)展兒童音樂能力的手段。  

4. 手指謠:和孩子玩一些傳統(tǒng)的游戲:如“蟲蟲飛”,“大拇哥,二拇弟”等等。手是孩子地的第二個大腦,常見1、2歲的孩子在家里跑來跑去,但玩手指謠時卻能安靜地坐在媽媽身邊。而且活動手指能在健腦強體的同時,有韻律的兒謠也將孩子帶到有趣的音樂活動當中。  
關于小寶寶學音樂的迷惑,父母關心的問題:  

問:孩子是應該只聽兒歌和古典音樂嗎?  
答:不是。為給孩子提供一個豐富的音樂環(huán)境,建立寬泛的聽覺字匯基礎,你可以,也應該給孩子聽各種調式和節(jié)奏的音樂,包括各種風格,比如你喜愛的拉丁舞曲、流行音樂和地方戲曲等等,只要你和孩子都喜歡就行。  

問:我自己“五音不全”,孩子在音樂方面的培養(yǎng)是不是就放棄算了?  
答:你的“五音不全”,有可能是小時候缺乏音樂環(huán)境所致。但現(xiàn)在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天生都有音樂潛能,關鍵是需要為寶寶從小提供豐富的、高質量的音樂環(huán)境。你自己對音樂信心不足,可能導致家里音樂環(huán)境不夠豐富,所以更應注意多帶孩子參加音樂活動,使孩子享受音樂的樂趣。

大家有任何問題和建議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謝謝大家的支持了,因為你們的支持我們將做得更好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