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應該多給學生一些笑容

老師應該多給學生一些笑容

老師應該多給學生一些笑容

   曾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在學生面前不能太隨和,不然學生不怕你,樹不起威信。”這樣的老師在學生面前總要裝出一副很嚴肅的樣子,高高在上,俯視學生,時刻用冷峻的表情面對學生。這樣一來,學生確實“聽話”了,教師還頗有一些“自豪感”:看,學生們被我管得服服帖帖的。這樣的師生關系,其實并不和諧,師生之間隔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在這樣的老師面前,學生的眼神都總是躲閃的,夸張的說,像兔子見了狼,學生成天擔驚受怕,怎么能茁壯成長? 

作為老師,我認為應該把對學生的滿腔熱情盡情地表達出來,把對學生的愛統統寫在臉上。學生感到學起來有勁了,成天愿意老師呆在一起,把老師看作崇拜的對象,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才能得以實現。教師這行其實是很幸福的,只要自己熱愛學生,也會有那么多學生熱愛著自己。表情體現了內心的感情,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熱愛必須通過表情體現出來,教師的表情,真是一門藝術! 

多給學生一些笑容,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長期以來師生不平等的地位導致了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恐懼感,面對老師時,總是不由自主地帶著一種緊張、害怕的情緒,特別是所謂的“差生”,由于長期倍受老師與同學的雙重歧視,僅有的一點自信已被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如果這時教師再板著一張臉,學生更會緊緊地封閉自己,談什么“師生平等”“自主學習”?作為教師,惟有以對學生的滿腔熱愛,一點一滴的發(fā)掘出學生的自信、激情和個性,怎能雪上加霜,再往學生已經“歷盡磨難”、“傷痕累累”的心靈上灑鹽呢?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結果主人卻要成天面對冷漠的表情,主人的地位從何體現?教師微笑著面對每一位同學,會給學生一種親切感,感到老師喜歡自己,減輕甚至消除對老師的恐懼感。只有當學生不懼怕老師,樂于親近老師時,才有可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解決學習中的疑問;才有可能在學習活動與交流中各抒己見,大膽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標準,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多給學生一些笑容,能夠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當教師板著臉面對學生時,學生對教師更多的感情不是尊敬,而是恐懼,以為老師不喜歡自己,從而對自己沒有信心,產生一種自卑感,陷入“自卑——落后——更自卑——更落后……”的惡性循環(huán)。如果教師微笑著面對每一位學生,學生會感到很有信心,因為老師喜歡自己,說明自己一定很聰明(沒辦法,長期的傳統教育導致大多數學生以為老師只喜歡聰明的學生),學生有了的自信心,就會更加努力地學習,而且由于思維的活躍,學生會感到學習很輕松,更加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學習活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給學生一些笑容,更從行為層面上體現了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學生為中心絕不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理念、一種思想,理念和思想必須在實際行為中得以體現,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很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長期以來很多教師的觀念其實是“以自己為主體”,學生往往成了教師實現自己成就感(或實現其它一些東西)的“工具”,在這樣的背景下,“你再不給我好好學我就要……”、“把第三題給我抄10遍……”等等這些耳熟的話語老師嘴里冒出來時,自己又何曾覺得別扭呢?給學生的笑容,并不是“職業(yè)性”“招牌式”的笑(像有的行業(yè)規(guī)定面對顧客要露出幾顆牙齒的那種),而是真正發(fā)自內心的,以師生平等為前提的微笑,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對教育事業(yè)深厚的感情基礎上,這樣的表情或許從表演的角度來講并不是完美的,但這種內心的表達是最真誠的、最可靠的、也是最有效的。

多給學生一些笑容,這是一個多么小的要求,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在面對學生的過程中,它卻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教育理念的轉變、新型師生關系的表現……微笑像明媚的陽光,既樹立了教育者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工作形象,又從正面引導了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讓學生從小樂觀向上,懂得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這些不正是我們的教育所追求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