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看誰的豆豆多》反思
大班數學教案《看誰的豆豆多》反思
1、大班數學教案《看誰的豆豆多》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用的數數方法對20以內的物體數量進行正確點數,并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
2、在兩兩合作的競賽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探究意識和大膽表述的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20個操作盤,10筐蠶豆,磁性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組織討論,引出游戲。
提問:你們玩過剪刀石頭布的游戲嗎?怎么玩的?
師生小結:說完剪刀石頭布才能一起出拳,剪刀贏布、石頭贏剪刀、布贏石頭、一樣的叫平局。
二、數豆豆游戲,嘗試運用各種數數方法計數。
1、第一次游戲,交待規(guī)則:
(1)游戲玩法:2人一組,每組一籃豆豆,每人一個盤子。
聽老師說開始,就一起玩“剪刀石頭布”游戲,誰贏了誰就拿一粒豆,聽到結束,大家立即停止游戲,誰的豆豆多誰就是獲勝者。
(2)幼兒合作游戲。
(3)共同進行游戲分析:數數你贏了幾粒豆,比比誰的多?講講你的獲勝方法!
(4)小結:兩個好朋友一起玩《誰的豆豆多》這個游戲的時候,要分別數數自己和好朋友各有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獲勝。
2、第二次游戲,交待規(guī)則:
(1)換個朋友,兩人一組;誰贏了誰就從籃子里抓一把豆豆;用和剛剛不一樣的方法數數你得到了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贏。
(2)幼兒再次游戲。
(3)提問分析:剛剛誰贏了,你是怎么數的?能不能用不一樣的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
(4)師生共同進行2個2個點數方法的鞏固,并驗證本次游戲兩個好朋友贏得的豆豆數量。
(5)小結:今天我們在“誰的豆豆多”的游戲中,既玩了“剪刀石頭布”的游戲,我們運用了不同的快速點數的方法,在最快的時間就知道誰輸誰贏。
三、給予孩子游戲獎勵,提升并進行經驗遷移。
1、引發(fā)幼兒討論:這么多蠶豆你們想和誰分享?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夠不夠呢?有什么更好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呢?
2、幼兒講述并適當演示。
3、拓展遷移:
孩子們說了各種不同的點數方法,到底哪一種方法更快更準確,大家可以回教室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再把結果告訴老師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幼兒興趣出發(fā),對小班幼兒的“生成”內容進行探究
“有趣的豆寶寶”活動是在“春天”的主題背景下展開的。春天正是萬物復蘇、播種莊稼的季節(jié),幼兒也帶來了很多美麗、多姿的植物寶寶,教室里的植物角越來越豐富。一天早晨,為植物寶寶澆水的幼兒發(fā)現了一個露出一點點的紅薯芽,幼兒非常興奮,有的長時間地靜靜觀察,有的互相轉告……大家對此非常感興趣。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我們及時設計了本次學習活動 “有趣的豆寶寶”。
2、活動設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具有挑戰(zhàn)性,給予幼兒探索的空間
結合小班幼兒發(fā)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標和要求,我們通過認一認、聞一聞、比一比等各種感知覺讓幼兒全面認識各種豆子。我們還增加新鮮的蠶豆、豌豆請幼兒剝豆,讓幼兒體驗豆子的各種特點,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
在集體活動后,我們又在延伸活動中讓幼兒觀察門衛(wèi)老伯伯種豆子,以及和爸爸媽媽一起嘗試種豆子,再次挑戰(zhàn)了幼兒對豆子特征的觀察,并引發(fā)幼兒種植豆子的興趣,為他們的繼續(xù)探索提供了空間。
3、親子互動,共同承擔教育任務、分享活動的快樂
從幼兒帶豆子到幼兒園→觀察豆子→剝豆子→ 品嘗豆子,“有趣的豆寶寶”活動在教室里開展得有聲有色,為了讓幼兒更全面地了解豆子,觀察豆子的播種和生長過程,我們別具匠心地請幼兒種豆子??紤]到小班幼兒年齡小,并且與家長一起進行種植,能在家長的指導下仔細地觀察,所以決定讓幼兒和家長一起種豆子。家長們十分配合,參與度很高,對于教師發(fā)放的“成長記錄”,很多家長都認真地以多種形式進行記錄,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說明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有的以繪畫的形式進行記錄……仔細看這些記錄的內容,可以體驗和感受到在這一過程中親子互動的成功。這樣的方式,不但增進了家長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了解,而且還讓家長在參與的過程中分享與幼兒一起學習的快樂。
2、大班數學教案《8的組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同伴間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2.發(fā)展幼兒觀察、推理能力,能運用知識遷移學習。
3.在理解、運用規(guī)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8的組成。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通過觀察發(fā)現事物間的數量關系。
活動難點:
通過翻圓點卡片,自己探索找出8的組成。
活動準備:
小圓卡片(每人十個)、數字卡片(1——9、分合號每人兩套)、教師操作數字卡片一套、課件、找朋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我問你答”,復習鞏固7的組成。
“小朋友,我問你,7可以分成1和幾?!薄案呃蠋煟腋嬖V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來是7?!薄?有6種分合法?!?/p>
個別集體分別進行。
幼兒集體完整讀7的組成式。
二、展開。
1.觀察圖片,發(fā)現數量關系,列出組成式。
引導語:春天來了,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請仔細觀察圖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
(1)幼兒觀察、討論發(fā)現圖中蝴蝶的大小、顏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隱含的數量關系。
(2)誰能根據蝴蝶的一種不同,列出組成式。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根據互換規(guī)律列出另外四組組成式。
2.引導幼兒第二次探索操作圓點卡片,按照互補規(guī)律列出8的組成式。
請小朋友操作圓點卡片,將8的組成式有序的進行排列,相互說一說。
提問:你是怎么擺放的?這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擺放的?
教師小結:一個部分數逐一增加,另一部分數就逐一減少,這是按互不規(guī)律擺放的。兩個部分數交換位置,總數不變,這是按互換規(guī)律擺放的。
一名幼兒上前在集體面前,擺出8的組成式。
3.幼兒完整認讀”8”的組成式。
8 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來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來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來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來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來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來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來是8;8一共有7種分合法。
4.內化遷移——-幼兒游戲
湊數游戲:
老師說一個數,幼兒說一個數,兩個數合起來是8。
兩名幼兒分別說一個數,兩個數合起來是8。
三、結束
找朋友游戲:幼兒每人身上貼著一個數字,聽到找朋友的音樂自己去找,和自己身上的數合起來是8,音樂一停,馬上找到好朋友拉手站在一起。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自山大版教材《學習8、9的組成》,我根據我班幼兒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特點,只進行8的組成從一開始的問答游戲:復習7的組成到接下來的看圖片發(fā)現蝴蝶的不同,再到后來操作圓點卡片自由探索8的組成,到最后的內化遷移的游戲鞏固,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流暢,《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動中貫穿了很多游戲,以便與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感到數學的樂趣。幼兒對這些游戲也非常感興趣。
3、大班數學教案《5的組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
2.使幼兒能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初步的自學能力,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及合作互助、創(chuàng)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 在游戲中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發(fā)揮幼兒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5根小棒、5個小方塊。
活動過程
新舊遷移
1.游戲復習數數。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數?誰能數組大家聽?
2.復習比較大小出示數字卡片1-5,誰能給大家提問題?
進行新課
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小組學習5的組成。
a.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做一個分小棒的游戲,想不想做?準備5根小棒,看誰動作又輕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兩份,看誰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能較好地把握知識起點,采用開放教學方式,先讓幼兒動手操作擺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兒在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兒到前面來展示。
?、賱偛糯蠹蚁肓四敲炊噢k法,可是看起來又有點亂,請大家開動腦筋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個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教師巡視發(fā)現有按順序分的)老師發(fā)現這位同學有一種好辦法,下面請他來教教大家。
[在發(fā)散的基礎上組織幼兒交流,引導發(fā)現。給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比較扎實。]
c.全班幼兒再自己邊說邊按順序分一分(板書分合式)。
d.小結。
通過分小棒我們得到了5的組成。
e.引導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
你發(fā)現了什么?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
那么我們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師還準備了5個小方塊,想請大家一個猜一猜的游戲,OK?
?、?右手拿3個小方塊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個)右手有幾個?
?、谟沂植?個
?、塾沂植?個
剛才大家猜的都很準。那老師要問一問你們:為什么猜得這樣準?有什么辦法?
b.搶答。
下面我們來比賽,看誰反應快!對口令。
3.小組自學4、3、和2的組成
a.剛才我們通過分小棒編出了5的組成。下面請你在小組中試著編出4、3和2的組成。
b.填方框
[把練習設計成猜一猜的游戲,符合幼兒的特點,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了5的組成,突破了難點。4、3、和2的組成就可以完全放給幼兒,采取小組使用的方式學習,既培養(yǎng)了幼兒知識遷移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意識,教學層次清晰。]
4.指導看書。
邊說邊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動手操作。教師出示數字卡片5,幼兒擺學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用5的組成連線。
b.對口令。
教學反思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首先要為幼兒營造出輕松、娛悅的學習情境。根據幼兒年齡特征,為了激發(fā)幼兒學習知識的欲望,努力體現教學的開放性,這節(jié)課我就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分小棒”的游戲,讓幼兒在不斷的動手操作與合作討論中自己掌握知識,并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學能力。在這種氛圍下,幼兒的思維積極、主動,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分層練習,逐步提高要求。
在練習的設計上,我也努力體現層次性。先讓幼兒看實物猜組成,再讓幼兒看圖填組成,還要求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擺組成,最后才要求幼兒根據組成將數字卡片連起來。通過這一系列層次分明的練習讓幼兒進一步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是一次由操作實物過渡到抽象出數的過程。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時發(fā)展了抽象思維能力。
4、大班數學活動教案《誰的花園大》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圖形的方法,測量面積,比較面積大小。
2、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嘗試的精神,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培養(yǎng)幼兒耐心、細致的品質。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畫有坐標點和花園的作業(yè)紙每人兩份;鉛筆、橡皮每人一份
2、正方形圖形若干;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出示小豬)小豬在這塊土地上建造了一個大花園,(出示花園)老師要來做回設計師,幫小豬把這個花園打扮的漂亮一些。
二、學習活動
小朋友,花園鋪好了,漂亮嗎?那么這個花園有多大呢?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師再問你,這個花園有多少個正方形合起來那么大呢?
1、小朋友點數正方形(默數)
2、師幼齊數(老師一個個拿下來數)
3、小結: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錯
小結:這個花園有18個正方形合起來那么大。
三、引導實踐
剛才我們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園的大小(數正方形)可是這樣一個一個的放上去,再一個一個地拿下來數是不是太麻煩了。你們還有其他更簡單更方便的辦法嗎?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小雞、小兔、小猴、還有小羊的花園,我們來試試算算他們的花園都有多大?
1、幼兒嘗試。通過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園的面積有多大?并把結果記錄在()里。
2、討論、交流
a、你算的花園有多大?你用什么好辦法知道的?
b、我們用什么樣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錯?
c、你覺得誰的辦法最好?(做標記、標數字)
3、再次嘗試:用一邊數一邊做記號或標數字的方法,準確得出花園的大小。
4、總結:原來他們的花園雖然形狀不一樣,可是他們的大小都一樣。
四、比較大小
小兔和小公雞看到小動物們都設計了一樣大小的花園,又給自己的花園做了修改,還鋪上了漂亮的顏色,你們想不想看看?(教師出示兩個相同個數三角形、不同個數正方形的花園)可是他們卻吵了起來,小兔說:“我的花園大?!毙」u說:“我的花園才大呢!”小朋友我們來給他們幫幫忙,到底他們倆的花園誰的更大一些呢?
1、說說兩個花園與剛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多了三角形)
2、那我們用什么方法呢?(分別數出正方形的個數和三角形的個數填在相應的()里
3、幼兒猜測誰的面積大
4、教師驗證結果。老師將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來,放成上下兩排做對比,得出小公雞的花園要比小兔的花園大。
5、給小公雞的花園打上★★,給小兔的花園打上★。
五、幼兒練習(引導幼兒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個數都不一樣的花園面積)
小公雞得知了這個消息后,可不服氣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園上加
了兩個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個正方形,現在我比你多兩個三角形,這回我的花園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朋友,小公雞的花園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嗎?請你們趕緊仔細想一想。
1、幼兒回坐位操作練習后猜測大小
2、教師引導得出結論(引導幼兒得出兩個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個正方形的大小)
3、給小兔也加上一個五角星。
六、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們知道兩個正方形和四個三角形誰大誰小呢?明天告訴你們自己的老師好嗎?
教學反思:
重點讓孩子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比較的,它們依據是什么,當發(fā)現孩子的比較方法獨特時及時給予鼓勵,以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但在在找面積關系時,圖形面積間的關系是相當地多,使得孩子匯報了多種情況,甚至在教師喊停后,有些孩子還意猶未盡,孩子會說很好,但這樣顯得有些混亂,使一些不愛思考的同學聽得云里霧里,針對一情況,有些困惑,怎樣采能讓各層次的孩子都積極參與進來,從而達到教學的有效。
5、大班數學教案《0的認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懂得"沒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還可以表示"起點""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3、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紙盒若干。
2、糖果、撲克牌等若干,0~5帶粘貼數字卡片。
3、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課前活動師幼問好,手指游戲"打槍"
二、了解嗎"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幾幅有趣的圖片。
(PPT第3、4頁)聽小鳥在做什么呢?小鳥在樹上愉快的唱著歌兒。忽然,"嘣"的一聲,獵人開槍。小鳥都飛走了。
(1)樹上有幾只小鳥在唱歌?用數字幾表示?
(2)樹上沒有小鳥用數字幾表示呀?
2、PPT第5、6頁。
(1)水果籃里有什么水果?一共幾個呢?
(2)你最愛吃什么水果呢?一個一個吃,直到吃完沒有了。
(3)水果沒吃的時候共幾個,用數字幾表示?吃完沒有了用數字幾表示?
教師小結:沒有了,吃完了……我們用數字"0"表示。
三、游戲 :猜一猜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盒子。
教師展示三個大小不一樣的盒子,里面分別裝有3個棒棒糖,2張撲克牌和0個物品。
請小朋友在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盒子里面是否有東西,并選擇正確的數字卡片貼在盒子上。
請全班小朋友也照著樣對桌面上的盒子也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提問部分小朋友。
教師小結:盒子里有3個棒棒糖我們用數字3表示,2張撲克牌我們用2表示,盒子里沒有東西我們用數字0表示。
四、說說"0"的形狀像什么?(PPT第8、9、10頁)數字寶寶"0"像什么呢?引導幼兒說說像:雞蛋、橄欖球、像橢圓形、像眼睛片。。。。
五、"0"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1、"0"可以表示起點。
播放課件: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是什么?(一把直尺)在直尺上找找"0"在哪個位置?(直尺的左端)0右邊的第一個數是幾?(是1)0在這里起的是起點的作用。
2、"0"可以表示界限播放課件:溫度計當溫度為0攝氏度時,冰和水可以同時存在,并且這個時候水不會變成冰,冰不會變成水。
當溫度上升高于0攝氏度時,冰會融化成水,并且隨著溫度的升高還會升華成水蒸氣。
當溫度下降低于0攝氏度時,水會凝結成冰。
0在這里起的是"界限"的作用數字寶寶"0"隨處可見,比如:手機、電話機、電話號碼、門牌號、車牌號、等等。在不同地方存在著不同的意思。
活動結束: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0","0"寶寶還有許多本領呢,我們一起去尋找吧。
教學反思
認識“0”是大班幼兒所需掌握的數學內容, 這次活動我首先通過游戲引出“0”,然后通過引導幼兒感知“0”的實際意義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最后通過操作“0”等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認識數字“0”,感知數字“0”的實際意義,初步了解“0”在數字中的重要性,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生活中“0” 的探究興趣。孩子非常喜歡這個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幼兒一直處于積極的主動狀態(tài)。
6、大班數學教案《6的加法》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根據圖中物體的不同點來列出算式,鞏固對加法意義的理解。
2、初步懂得交換加號前后兩個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學習6的加法運算,初步懂得交換加號前后兩個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
熟練計算6的加法,鞏固對加法意義的理解。
活動準備:
課件、蘋果樹、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6的組成。
美麗的春天,花婆婆要到我們大二班來做客,我們一起來做個碰球游戲歡迎她。
二、學習6的加法運算。
你們看,誰來了?(花婆婆),花婆婆要考考我們大二班的小朋友,看看那個小朋友表現最棒,大家有沒有信心?
1.出示幼兒用書第十二頁圖,幼兒根據樹的不同列出算式。
幼兒列式:1+5=6 你是根據什么來列的?各個數字分別表示什么?還可以怎樣列式?(5+1=6)每個數字又分別表示什么?
(1)剛才我們根據樹的高低不同來列式的,根據樹的其它不同點還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2+4=6),你是根據什么不同來列式的?(種類)數字2、4、6各表示什么?根據種類的不同還可以列出什么算式?(4+2=6)
(2)可以列出其它的算式嗎?(3+3=6)根據什么來列式的?
(3)除了這5道6的加法算式題,還有沒有得數也是6的加法算式題?(6+0=6 0+6=6)
(4)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把6的加法算式題念一遍。
(5)比一比:1+5=6和5+1=6、2+4=6和4+2=6、0+6=6和6+0=6這三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發(fā)現交換加號前后兩個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加法交換律)
2.花婆婆要給小朋友送禮物了!看看這是什么呀?(蘋果樹)蘋果樹上有的蘋果已經成熟了,有的還沒成熟。現在我們要把成熟蘋果的摘下來,但是只有得數是6的蘋果成熟了,得數不是6的還沒成熟,不能摘。(教師請個別幼兒摘蘋果,并說出算式和得數。摘對了其他小朋友就說:對對對,1+5=6你的蘋果成熟了,如果算對了,這個蘋果就送給你;反之,就說:錯錯錯,你的蘋果沒成熟,這個蘋果就不能送給你)。
3.看看花婆婆又帶誰來和我們一起玩了?(小兔)糟了小兔有麻煩了,大灰狼張著血紅的嘴來吃小白兔了,還好,小兔子身上有3個數字,只要把這三個數字編成一道6的加法算式題,小兔子就會隱身術了,請小朋友快來救救小兔子。
三、總結
小朋友們真能干,都幫小兔學會了隱身術,大灰狼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花婆婆看到小朋友們這么聰明、能干,她說還想和我們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學本領,你們愿意嗎?(幼兒用準備的數字卡片自己擺出6的加法算式。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通過碰球游戲復習鞏固了6的組成,同時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結合季節(jié)特點“花婆婆”貫穿于整堂課中,通過讓幼兒仔細觀察、比較,根據圖中的不同來列式,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孩子們。接著又用游戲讓本節(jié)課的知識得以鞏固,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不足之處:在操作材料的準備上應注重統(tǒng)一性。
7、大班數學教案《誰的位置動了》含反思
【設計意圖】
《誰的位置動了》這節(jié)活動課,幼兒比較難理解,為了引導幼兒能夠清楚區(qū)分左和右,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我將本節(jié)活動課,設計成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歡愉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活動目標】
1、區(qū)分左右關系。
2、發(fā)現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
3、發(fā)現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用海綿紙做紅、綠兩種手鐲。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4頁。
3、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新課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鉛筆?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對了,我們都要用右手。我們的右手很能干,給它戴上紅手鐲,那左手就戴上綠手鐲。今天我們就來區(qū)分左和右。
(二)發(fā)現自身的左右
1、啟發(fā)幼兒發(fā)現自身的左右,說說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戲:看誰做得對。
讓幼兒跟教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開始速度可以較緩慢,隨后游戲的速度由慢變快。如:"舉起你的右手(戴紅手鐲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綠手鐲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左邊有誰,右邊有誰,左邊和右邊各有哪些物體。
(三)嘗試以客體為中心辨別左右
1、請5-6名幼兒排成一橫排,說說xxx的左邊是誰,右邊有是誰。
2、游戲:幼兒兩兩結伴,面對面站立,聽教師的指令作相應的動作,感知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左右和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的差異。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腳碰一碰"等。
3、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四)操作活動
1、請幼兒翻開活動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畫、涂色活動。
2、請幼兒結合活動材料,說說圖上具體的左右關系。
【活動延伸】
讓幼兒區(qū)分左右,加深對左右空間方位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左右是一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的相對概念。
【活動反思】
一、根據學生認識空間方位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般學生在6歲時就能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后”,但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辨別尚未發(fā)展完善。因此,在教學中,對于“上、下”“前、后”,可以盡量放手讓學生獨立辨別,而對“左、右”的辨別,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左右手的功能來幫助學生認識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進而使學生對左右的認識逐步深入。
二、在游戲活動中引導學生辨認位置關系。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新課程改革也視學習為“做”的過程、“經驗”的過程,凸現學生學習的實踐性特點。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聽口令和聽反口令拍手的游戲活動,當看到自己拍的和別人一致時,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發(fā)現自己“上當”的同時,他們就會趕緊糾正。如此設計,不僅注重學生認知上的需求,更重視學生學習情感上的滿足,使學生心中充滿激動與挑戰(zhàn),獲得內心的充實和滿足。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愉悅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積極投入學習。
8、大班數學教案《誰輕誰重》含反思
教學意圖: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越來越喜歡擺弄和操作,并進行簡單的比較、分類、測量、判斷等活動,尤其對周圍生活中各類不同物品的輕重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發(fā)現其差異?!墩l輕誰重》是大班的數學活動。意在讓幼兒通過不同的自然測量方法了解物體的輕重并且能夠正確的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從而感知物體之間的輕重關系。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并在探索中發(fā)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目標:
1、通過目測、體驗和操作感受兩個物體的輕重。
2、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感受輕和重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推理能力以及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教學準備:
1、各類輕重不同的物品。
2、翹翹板教具二個,小動物卡通形象若干。數字及輕重標記若干。
3、課前組織小朋友到戶外玩蹺蹺板,體驗平衡。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輕與重的問題。
二、感知體驗
引導幼兒用提一提、掂一掂等辦法感知哪個物品重,哪個物品輕。
三、交流討論:
1、通過幼兒玩翹翹板的經驗,引導幼兒將輕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翹翹板上會怎樣?為什么?有何辦法可以讓翹起的一邊沉下去?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并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頭垂下去,輕的一頭翹起來。”(學習詞匯:垂、翹)
2、說一說,兩個物體之間誰重誰輕?
3、比一比,三個事物之間比較誰最重,誰最輕?引導他們將其排序。
四、完成畫冊上的練習。
五、拓展幼兒思維
生活中如何知道物體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師小結:
大小一樣,材料不同輕重也不一樣、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樣,輕重也不一樣。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生活中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蹺蹺板,并比較三人中誰最重誰最輕,請幼兒排序。
教學反思:
幼兒對輕重已經有一點了解所以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并在探索中發(fā)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體驗采用不同方法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和成功感。
9、大班數學教案《看誰的豆豆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用的數數方法對20以內的物體數量進行正確點數,并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
2、在兩兩合作的競賽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探究意識和大膽表述的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20個操作盤,10筐蠶豆,磁性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組織討論,引出游戲。
提問:你們玩過剪刀石頭布的游戲嗎?怎么玩的?
師生小結:說完剪刀石頭布才能一起出拳,剪刀贏布、石頭贏剪刀、布贏石頭、一樣的叫平局。
二、數豆豆游戲,嘗試運用各種數數方法計數。
1、第一次游戲,交待規(guī)則:
(1)游戲玩法:2人一組,每組一籃豆豆,每人一個盤子。
聽老師說開始,就一起玩“剪刀石頭布”游戲,誰贏了誰就拿一粒豆,聽到結束,大家立即停止游戲,誰的豆豆多誰就是獲勝者。
(2)幼兒合作游戲。
(3)共同進行游戲分析:數數你贏了幾粒豆,比比誰的多?講講你的獲勝方法!
(4)小結:兩個好朋友一起玩《誰的豆豆多》這個游戲的時候,要分別數數自己和好朋友各有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獲勝。
2、第二次游戲,交待規(guī)則:
(1)換個朋友,兩人一組;誰贏了誰就從籃子里抓一把豆豆;用和剛剛不一樣的方法數數你得到了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贏。
(2)幼兒再次游戲。
(3)提問分析:剛剛誰贏了,你是怎么數的?能不能用不一樣的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
(4)師生共同進行2個2個點數方法的鞏固,并驗證本次游戲兩個好朋友贏得的豆豆數量。
(5)小結:今天我們在“誰的豆豆多”的游戲中,既玩了“剪刀石頭布”的游戲,我們運用了不同的快速點數的方法,在最快的時間就知道誰輸誰贏。
三、給予孩子游戲獎勵,提升并進行經驗遷移。
1、引發(fā)幼兒討論:這么多蠶豆你們想和誰分享?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夠不夠呢?有什么更好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呢?
2、幼兒講述并適當演示。
3、拓展遷移:
孩子們說了各種不同的點數方法,到底哪一種方法更快更準確,大家可以回教室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再把結果告訴老師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幼兒興趣出發(fā),對小班幼兒的“生成”內容進行探究
“有趣的豆寶寶”活動是在“春天”的主題背景下展開的。春天正是萬物復蘇、播種莊稼的季節(jié),幼兒也帶來了很多美麗、多姿的植物寶寶,教室里的植物角越來越豐富。一天早晨,為植物寶寶澆水的幼兒發(fā)現了一個露出一點點的紅薯芽,幼兒非常興奮,有的長時間地靜靜觀察,有的互相轉告……大家對此非常感興趣。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我們及時設計了本次學習活動 “有趣的豆寶寶”。
2、活動設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具有挑戰(zhàn)性,給予幼兒探索的空間
結合小班幼兒發(fā)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標和要求,我們通過認一認、聞一聞、比一比等各種感知覺讓幼兒全面認識各種豆子。我們還增加新鮮的蠶豆、豌豆請幼兒剝豆,讓幼兒體驗豆子的各種特點,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
在集體活動后,我們又在延伸活動中讓幼兒觀察門衛(wèi)老伯伯種豆子,以及和爸爸媽媽一起嘗試種豆子,再次挑戰(zhàn)了幼兒對豆子特征的觀察,并引發(fā)幼兒種植豆子的興趣,為他們的繼續(xù)探索提供了空間。
3、親子互動,共同承擔教育任務、分享活動的快樂
從幼兒帶豆子到幼兒園→觀察豆子→剝豆子→ 品嘗豆子,“有趣的豆寶寶”活動在教室里開展得有聲有色,為了讓幼兒更全面地了解豆子,觀察豆子的播種和生長過程,我們別具匠心地請幼兒種豆子??紤]到小班幼兒年齡小,并且與家長一起進行種植,能在家長的指導下仔細地觀察,所以決定讓幼兒和家長一起種豆子。家長們十分配合,參與度很高,對于教師發(fā)放的“成長記錄”,很多家長都認真地以多種形式進行記錄,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說明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有的以繪畫的形式進行記錄……仔細看這些記錄的內容,可以體驗和感受到在這一過程中親子互動的成功。這樣的方式,不但增進了家長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了解,而且還讓家長在參與的過程中分享與幼兒一起學習的快樂。
10、大班體育游戲教案《看誰運的多》含反思
游戲目標:
1、喜歡推著輪胎比賽。
2、練習繞曲線推輪胎的技能。
3、能邊推輪胎也繞過障礙物。
4、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xié)調和靈活。
5、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游戲準備:小車
游戲過程:
一、教師示范推小車的動作,并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推得快。
二、幼兒練習推小車繞曲線走的動作。
三、玩法:幼兒分成三條隊開始游戲:接力比賽推著小車繞曲線走,到達終點后把糧食運回來,看誰運得多又快。
四、游戲規(guī)則:
1.聽指令才開始出發(fā)靈活地繞曲線推小車。
2.交換小車時要注意安全,減慢速度。
3.指導幼兒繞曲線走時注意靠近線圈繞。(來源:快思教案網)
教學反思:
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愿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
11、大班數學教案《奇妙的數字》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根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既枯燥又沒有真正的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毒V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游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因此,我通過創(chuàng)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概念,在操作中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相互之間以及幼兒與材料之間,不斷地進行著交流、對話,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系,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單雙數學習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yǎng)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fā)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單、雙數的特點;能夠快速的數出一組數的單雙數。
活動準備
1、2元超市場
2、1——10的代用券
3、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
4、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游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游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傧?、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
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著雙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戲與操作中區(qū)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qū)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qū)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并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游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
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教學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準備應為幼兒的操作學習服務
作為大班的幼兒了,可以運用記錄表,讓幼兒在操作中及時地記錄,以記錄的形式將事物的現象簡單地呈現出來,并能容易地找出規(guī)律。幼兒可以通過表格來認識到原有知識是不對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錯誤,使幼兒的知識系統(tǒng)化,也讓幼兒的發(fā)現得到驗證。幼兒都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于是,教師在總結中出現的表格就是從幼兒那兒提取過來的,教師要小結的知識點也是幼兒們自己發(fā)現、總結出來的。
二、知識的學習是幼兒主動探索中的一種積累
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是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不管是哪一個領域、每一個知識點都應是教師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在自主探索中,主動構建的一種經驗。在這節(jié)數學活動中,知識的學習其實是:發(fā)現—梳理—總結的一個過程。讓幼兒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尋找,去發(fā)現,教師就幫著引導、梳理,教師的教其實就是對幼兒在今天的課堂中發(fā)現的、積累的新知識的一個小結。
12、大班數學教案《8的加法》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演示教具,教師與幼兒的活動,進行口頭加法練習,理解8的加法的意義。
2、培養(yǎng)幼兒計算的準確性、靈活性、敏捷性。
3、理解8的加法的互換、互不規(guī)律。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加強練習8的加法運算的準確性。
2、難點: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雪花片、作業(yè)紙、貼圖。
2、8以內的數字頭飾、音樂游戲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教學,老師戴8的數字頭飾走進教室,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
了數字娃娃8跟我們一起學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一)以對歌的形式來復習8的分成,先按互補關系,再按互換關系。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8可以分成1和幾?
幼兒:劉老師告訴你8可以分成1和7……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8有幾種分合法?
幼兒:劉老師告訴你8有7種分合法。
(二)學習8的加法
1、老師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按花的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邊觀察邊列出加法算式:
圖上有1朵黃花7朵紅花一共有幾朵花?
1+7=8
圖上有2朵小花,6朵大花,一共有幾朵花?
2+6=8
圖上有3朵圓形的花,5朵橢圓形的花,一共有幾朵花?
3+5=8
圖上有4朵蘭花,4朵紫花,一共有幾朵花?
4+4=8
2、 實物練習
分給幼兒每人8個雪花片,讓幼兒邊數雪花片,邊填寫上作業(yè)紙上相應的數字。
3、老師巡回指導幼兒操作,對表現好的幼兒獎勵貼圖,差的幼兒加強指導。
4、游戲:找朋友
老師分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個數字頭飾,音樂想起來,小朋友們去找和自己合起來是8的數字成為好朋友。游戲可交換頭飾進行。
5、引導幼兒觀察一下自己的周圍及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合起來是數字8,回家后也可練習運算,如:糖、蘋果、餅干、玩具等等。
三、結束部分:
老師講評上課情況,對表現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差的幼兒進行指導鼓勵,結束本節(jié)課。
活動反思:
在以后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我要多采用游戲的形式,因為幼兒對游戲是最感興趣的,最能吸引他們,游戲的形式可以使幼兒對數學活動更感興趣,更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yǎng)成愛動腦、動手的好習慣。
13、大班數學教案《學習看年歷》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年歷的用途,初步理解年歷中不同數字的含義。
2.知道一年有12個月,學習在年歷中查找各種節(jié)日以及生日。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 . 經驗準備:認識字“日、月、一到十二”,向父母詢問并記住自己的生日,知道一些節(jié)日
2 . 物質準備:ppt、年歷、節(jié)日字卡及骰子
活動過程:
一、師幼共同探索年歷,在年歷中找生日
1.游戲一:幼兒自由探索,找動漫人物“孫悟空”的生日
(1)幼兒自由觀察年歷,在年歷中找到孫悟空的生日
引導語:哇!今天是誰要舉行生日party呀!我們來聽聽他的聲音猜猜看,原來是孫悟空的生日,它有一個生日愿望想請你們在年歷上找到它的生日11月 18日這一天,你愿意幫助它嗎?瞧,孫悟空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年歷,你們都可以去年歷里找找11月18日究竟在哪里?現在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2)師幼共同交流在年歷中找日期的方法
引導語:你們找到了孫悟空的生日嗎?在哪里呢?
小結:在我們年歷中我們要找到生日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3)通過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數字中的不同含義,了解年歷的用途
引導語:孫悟空為了感謝你們幫它在年歷上找到生日,要給你們送禮物來了,是一個很好聽的故事,這個故事又藏著哪些秘密呢?
故事:
年媽媽的孩子真多呀!他給孩子起了一個奇怪名字叫“日”。年媽媽到底有多少個“日”娃娃?數呀數呀,一共有365個日娃娃。365個日娃娃住在一起嗎?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擠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媽媽就為它們蓋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給這些房子起名為“月”并且讓所有的日娃娃分別住到這12座房子里,,分別起名為:一月房,二月房,三月房??十二月房,年媽媽是那么的疼愛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擔心它的孩子因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蓋好了以后,年媽媽就從一月房子開始數著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從早數到晚。當它數到第十二個月里的最后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它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著它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復過著同樣的生活……
①知道一年有12個月
提問:年歷媽媽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出示字卡“日”)
年歷媽媽有多少個日娃娃?(365)
小結:一年有365天
年歷媽媽給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12)給房子取了什么名字?(出示“月”)
小結:一年有12個月,,每一座房子代表一個月份,第幾座房子就代表幾月,月份在上面,日期住在房子里面。
?、谝龑в變撼醪嚼斫鈹底种械牟煌x,了解年歷的用途
引導語:年歷中有很多的數字,每種顏色數字都有它自己的秘密
提問:你發(fā)現了哪些不同顏色的數字?它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年歷中每種顏色數字都有它自己的本領,有的表示年份,有的表示月份、有的表示星期、還有的表示日期
提問:年歷有什么用途呢?
小結:年歷可以讓我們知道時間,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
2.游戲二:幼兒自由尋找自己生日
(1)請個別幼兒找豬八戒的生日
引導語:孫悟空好朋友豬八戒也想在年歷上找到它的生日4月5日這一天,瞧,老師為它準備了一份大年歷,誰來找找看?
(2)播放生日歌幼兒找自己生日
引導語: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日,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呢?我們也去大年歷上找找自己的生日,記住哦,要把自己生日卡片粘到小格子里哦!找到生日小朋友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生日找對了嗎?
(3)師幼讓幼兒知道生日不在同一天,但是可以在同一月份
引導語:你的生日找對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結:我們發(fā)現同一月生日小朋友原來有這么多,雖然他們不在同一天,但是我們可以同一個月小朋友一起來慶祝生日
二、幼兒在年歷中找節(jié)日
1.通過教師生日引導,讓幼兒知道年歷上有節(jié)日
引導語:你們想知道老師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嗎?我生日是9月10日教師節(jié),年歷當中也有我的生日,我來找找看
小結:年歷不僅可以讓我們找到自己的生日,在年歷中還藏有各種各樣節(jié)日
2.出示節(jié)日字卡,引導幼兒認識節(jié)日
提問:你知道哪些節(jié)日?它是幾月幾日呢?
3.游戲:擲骰子,找節(jié)日
引導語:老師把這些節(jié)日制作成了一個骰子,要請你們玩擲骰子的游戲,每組5人,分成4組,小朋友們輪流來擲骰子,看看誰找的又對又快,每一次第一個找到的將可以拿到一個雪花片,得到雪花片最多的小朋友將可以去參加孫悟空生日party哦!
規(guī)則與要求:幼兒輪流扔骰子,幼兒分組在年歷中查找節(jié)日。
教學反思:
《指南》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想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幼兒通過參與游戲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但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一旦幼兒對于知識不能掌握時,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就很容易對其知識性的灌輸,而不能在教學上做出很好的師幼互動,靈活回答幼兒所提出的問題,并解決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如:本節(jié)教學活動中目標二:學習在年歷中查找各種節(jié)日以及生日是其教學活動的重難點,發(fā)現部分幼兒在第一次觀察尋找自己生日時找不到自己的月份,但在教學活動中我雖然發(fā)現了該問題,但我沒有及時去解決該問題,而是按照活動過程繼續(xù)教學,因此也導致“幼兒玩骰子找節(jié)日”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更好有效的進行;觀察探索是數學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如何在幼兒觀察探索中教師做到收放自如,如何引導幼兒觀察探索,如何用嚴謹的語言引導幼兒表達出通過探索發(fā)現的問題,并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這也是我今后教學活動過程中應不斷進步的。
14、大班數學教案《9的組成》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學習掌握數的組成使數群概念得以發(fā)展,進一步理解數之間關系的標志,也為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在數組成教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上數的組成經驗。并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活動目標
1、學習9的分合,知道9分成兩份可以有8種分法,并記錄結果。
2、在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在觀察中發(fā)現兩部分數之間的增1減1的關系。
3、會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9的組成
難點: 在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在觀察中發(fā)現兩部分數之間的增1減1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學具:購物券、玩具圖片卡。
活動過程:
一、復習8的組成
玩“碰球游戲”,出示數卡,師問:這數是幾?答“8”。師:今天玩碰球游戲,教師與小朋友的數合起來是8。(例如),師:我的1球碰幾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師問,小朋友可集體回答,也可小組回答,也可個別回答。
二、學習9的組成
1、情境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熊貓阿姨的玩具店開業(yè)了,這個玩具店里的玩具都賣9
元錢。熊貓阿姨還為我們小朋友每人準備了8張購物券呢。
2、介紹購物券。
師:購物券上有什么圖形?(圓形)一個圓形表示1元錢,兩個圓
形表示2元錢。這張購物券是幾元錢?!.快思.教案網出處!(5元)為什么?(因為上
面有5個圓)想一想,哪兩張購物券合起來是9元錢,正好可以買
一種玩具?等一會你能買幾種玩具?
3、分組進行活動。
(1)每組一個營業(yè)員(掛牌),其他幼兒去營業(yè)員那買玩具,營業(yè)員一定
要嚴格驗證小朋友是不是付夠了9元錢。
師:營業(yè)員一定要把好關,看看買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夠9元錢,不
然會賠錢的。
顧客買了玩具后,要將自己用的是哪兩張購物券、買的是什么玩具
記錄到作業(yè)本上,記錄好后,再去買,看看誰買的多。
(2)幼兒把自己買的情況記錄到作業(yè)本上,例如我用1元錢和8元錢買了
只小狗。
4、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情況,發(fā)現互換關系。
師:誰來告訴大家,用哪兩張購物券合起來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種分法并板書。
師:哦,原來9有這么多的分法呢,讓我們一起來按順序說一說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幾種分法呀?(8種)
三、活動延伸:
在角色游戲中開設銀行、菜場、超市,把所學的組成經驗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寓教于樂、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幼兒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動注重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主動探索,獲得知識?;顒又校\用去玩具店購物這一情節(jié)貫穿,為幼兒提供多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主動、積極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
注重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顒又凶層變簛碇v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既是幼兒思維的過程,又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最后知識鞏固時,為孩子創(chuàng)設了多個生活情景,讓他們把所學的組成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使得孩子們感受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15、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圖形》含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圖形來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時的游戲活動中,小朋友對拼圖特別感興趣,于是我設計了“有趣的圖形”這一活動?;顒铀捎玫慕虒W方法有觀察法、啟發(fā)法、操作法等。整個活動,通過欣賞拼圖引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拼圖,說一說拼圖的拼法及組成,再通過幼兒示范拼圖激起其他幼兒的操作欲望和興趣,最后自己嘗試剪出各種圖形,利用圖形進行拼搭出有主題、有情節(jié)的畫面,共同欣賞,體驗成功。
活動目標
1. 能夠利用各種幾何圖形拼搭出多種物體及主題畫面。
2. 拓展幼兒空間知覺,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 培養(yǎng)幼兒團結合作精神。
4.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 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說出拼圖的拼法和組成,難點是利用各種幾何圖形拼搭出有故事情節(jié)的畫面。
活動準備
拼搭圖若干布置成展覽區(qū),各種顏色的卡紙、剪刀、漿糊,范例一幅。
活動過程
一. 組織小朋友進入教室欣賞拼圖并仔細觀察這些圖畫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輕音樂)
二. 出示范例《小兔曬太陽》拼圖,讓幼兒說一說這幅圖的拼法及組成
1. 太陽:一個紅色的圓形作臉,許多黃色的三角形作太陽光芒。
2. 樹:三個綠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樹葉,一個細長的紫色的長方形作樹干。[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
3. 花:一個黃色的圓形作花心,五個桃紅色的梯形作花瓣,一個藍色長方形作 花莖,兩個綠色的半圓形作葉子,一個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盤。
4. 兩個紅色的橢圓形作長耳朵,一個黃色的大圓作頭部,三個小圓分別作眼睛、鼻子,一個紅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個淺藍色的扇形作身子,一個紫色的半圓形作口袋,兩個深藍色的半圓形作腿。
小結:各種各樣的不同顏色的圖形都是好朋友,它們可以相互組合在一起,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圖畫。
三. 請幼兒示范拼圖
1. 拼房子(幾種不同的房子)
2. 讓幼兒知道同一種東西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張卡紙給每位幼兒,讓幼兒嘗試剪出各種圖形,然后進行自由組合拼圖,教師巡回指導,要求拼出有情節(jié)的畫面。(播放音樂)
五. 欣賞及展示作品,并說說怎么樣拼的。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操作、學習,幼兒的認知由抽象變具體,由單一變多樣;給幼兒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機會,注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拼完后讓幼兒說一說拼的過程,因為是幼兒真正親手操作的,幼兒都會說,說得都非常好,很有條理;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可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第三環(huán)節(jié)幼兒個人在示范拼搭時,不會忽視了下面的幼兒,改為小組合作,效果可能會好些;還有那些拼圖范例會充分利用;第四環(huán)節(jié)的剪圖形改為課前準備,把更多的時間給幼兒動手拼更有主題、情節(jié)的畫面,這樣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16、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七巧板》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拼“七巧板”,加深幼兒對簡單圖形的認識。
2.動手與動腦結合,培養(yǎng)幼兒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幼兒的形象思維。
3.以動激趣,在實踐中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七巧板教具一份 幼兒人手一份標有數字地正方形 剪刀人手一份
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動激趣、剪拼“七巧板”
1.剪“七巧板” (出示“七巧板”)
師:小朋友,這張正方形的紙上寫了什么?幾個數字?<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這七個數字把正方形紙分成了七塊不同的形狀,我們一起把正方形紙剪一剪,分一分有哪些形狀。
(利用板書的形式,把圖形進行分類)
師:這是七塊神奇的形狀,它能變化出許多圖案。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七巧板”,是我們中國人發(fā)明的一種有趣的益智游戲。
2.拼“七巧板”
師:你能把這七個圖形拼成剪開前的正方形嗎?拼不出的小朋友可以看看黑板上的圖示。
二、拼實物圖、手腦結合展開想象
1.自由創(chuàng)作、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
師:用這七個圖形能拼出房子、小樹或隨便什么東西,給你們兩分鐘的時間比比看誰拼的漂亮。
小結:我們拼七巧板時一定要把這七塊板都用上去,圖形之間不能留有縫隙。 向同伴介紹自己用七巧板拼了什么、是如何拼的。(鼓勵大膽想象、積極拼擺的幼兒)
2.出示“七巧板房子”,觀察、討論是如何拼的、還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
3.幼兒操作。
用剪刀沿實線將操作材料剪成七巧板。
擺一擺,拼一拼。
相互欣賞、交流。
(出示欣賞圖片)師:你們瞧,這些都是由七巧板拼出的圖形。想拼一拼嗎?
師:老師這兒還有好多的圖形,你們再來試一試,好嗎?
小結: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七巧板”,希望你們下課后用它再拼出一些圖形,比比看誰拼得最多、漂亮,我們評他為我們班的小小建筑師、設計師。
教學反思:
1、從孩子喜歡的游戲入手,讓孩子邊動手擺邊說。激發(fā)了孩子的活動興趣,使孩子在看、聽、想、擺、說的游戲過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體會到了“玩中學”的樂趣。
2、在游戲中孩子以集體、個人、小組等方式進行。特別是在小組活動中孩子體會到了合作、分享、參與的快樂。
3、此次活動雖是一節(jié)拼圖活動,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識進行了綜合運用,并有個別孩子進行了再加工,如:拼出了主題是“自己的夢”、“大地”、“家”等畫面。
如果再上這節(jié)活動課,我不僅要充當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還要充分參與到游戲中去,與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長,共同歡笑。
17、大班數學優(yōu)秀教案《豆豆餡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自己的方法為不同等分的餡餅塊分發(fā)同樣數量的豆豆。
2、感知不同的數數方式及多種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與總體的關系。
3、積極運用自己的圖示方法進行記錄。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豆子每人12粒以上,三等分圓的操作硬卡,圓片多個,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觀察材料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做豆豆餡餅,縣看看我們都有些什么材料吧。
2、數豆豆
做豆豆餡餅,今天每個人需要取12顆豆豆,不多也不少,說說你怎么取到正好12顆豆豆呢?
二、幼兒操作,嘗試分豆豆
1、第一次做餡餅
1)現在開始做餡餅,請把餡餅對著一下,用筆把中間的折痕用筆描出來??纯船F在餡餅分成了幾塊?
2)請你把12顆豆豆分到餡餅上,每塊豆豆一樣多,12顆豆豆都分完。
3)說說你分的結果是怎樣的?
4)說說我們剛才做了什么件什么事?請你把剛才做的這件事用自己的方法記住記錄紙上,記得告訴別人兩個內容:餡餅分成兩塊,每一塊分到了6顆豆豆。
5)幼兒操作,記錄。
2、第二次做餡餅
1)再來做餡餅,請把餡餅對折一下,再對折一下,用筆把中間另一條折痕也用筆描出來??纯船F在餡餅分成幾塊?
2)操作過程同上,感受分成地塊餡餅,每塊分到3顆豆豆并做記錄。
3、第三次做餡餅
1)有個難一些的問題,你能把餡餅分成同樣大小的三塊嗎?
2)把你想到的辦法給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樣大的三塊?
3)給幼兒提供三等份圓的操作卡,一個新的餡餅,運用操作卡,把餡餅分成3份。
4、第四次做餡餅
1)請幼兒在三等分圓的基礎上,嘗試把餡餅分成6份,用筆描出來。
2)給六等分的餡餅分豆豆并記錄操作結果。
5、教師小結
1)看自己的記錄紙,你記錄了幾件事情?
2)從記錄的這些事情上,你發(fā)現的什么秘密呢?
三、游戲:找朋友
1、我們現在有幾個小朋友啊,我們也來分一分好嗎,你覺得我們這么多小朋友2個2個在一起,可以分幾隊?3個3個分,可以分成幾隊。6個6個分可以分幾隊。
2、游戲好玩嗎?那你覺得4個4個能分均勻嗎?可以分幾隊。還有5個5個呢?我們到外面繼續(xù)玩好么?
教學反思:
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18、大班優(yōu)質數學教案《豆豆餡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自己的策略為不同等分的餡餅塊分發(fā)同樣數量的紅豆,紅豆數量為12。
2、感知不同的數數方式及多種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與總體的關系。
3、積極運用自己的圖示策略記錄相關的數學問題。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豆子每人12粒以上;自制數數操作器、三等分圓的操作硬卡;圓片多個,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1、觀察材料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做豆豆餡餅,先看看我們都有些什么材料吧。
(初步了解圓片,記錄紙,筆,豆子的用途)
2、數豆豆
做豆豆餡餅,今天每個人需要取12顆紅豆,不多也不能少,說說你怎么取到正好12顆紅豆呢?
(1)鼓勵并嘗試各種各種不同的數到12的方法)
(2)請你選一種自己能行的辦法,數出不多不少12顆紅豆到自己面前的小盤子里。
3、第一次做餡餅
(1)現在開始做餡餅,請把餡餅對折一下,用筆把中間的折痕用筆描出來??纯船F在餡餅分成了幾塊?
(2)請你把12顆紅豆分到餡餅上,每塊紅豆一樣多,12顆紅豆都分完。
(3)說說你分的結果是怎樣的?
(4)說說我們剛才做了件什么事?請你把剛才做的這件事用自己的辦法記在記錄紙上,記得告訴別人兩個內容:餡餅分成了兩塊,每一塊分到了6顆紅豆。
(5)幼兒操作,記錄。
4、第二次做餡餅
(1)再來做餡餅,請把餡餅對折一下,再對折一下,用筆把中間另一條折痕也用筆描出來??纯船F在餡餅分成了幾塊?
(2)操作過程同上,感受分成四塊餡餅,每塊分到3顆紅豆并做記錄。
5、第三次做餡餅
(1)有個難一些的問題,你能把餡餅分成同樣大小的三塊嗎?
(2)把你想到的辦法給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樣大的三塊?
(3)給幼兒提供三等分圓的操作卡,一個新的餡餅,運用操作卡,把餡餅分成3份。
(4)給三份餡餅分紅豆并記錄結果。
6、第四次做餡餅
(1)請幼兒在三等分圓的基礎上,嘗試把餡餅分成6份,用筆描出來。
(2)給六等分的餡餅分紅豆并記錄操作結果。
7、總結
(1)看自己的記錄紙,你記錄了幾件事情?
(2)從記錄的這些事情上,你發(fā)現的什么秘密呢?(出示整理好的記錄紙,份數從少到多,數量從多到少)
(3)老師總結:
看來,一塊餡餅可以用不同法方法分成相同的2,3,4,6份或者更多的份數,餡餅等分的份數越多,每一塊上能分到的紅豆就越少,可它們合在一起,還是原來的餡餅大小,紅豆也還是12顆,做餡餅分豆豆游戲真有意思。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19、大班數學教案《看看排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將物體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積木,雪花片,筆,彩紙,剪刀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尋找圖片上的規(guī)律。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東西,請你們猜一猜我可能跟你們玩什么游戲呢?幼兒猜測。告訴你們哦,其實我今天要跟你們來玩一個排一排的游戲。
2.首先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這個是什么?(太陽)這是一個紅紅的太陽,那請你們看看這個太陽上的光芒按什么規(guī)律再排呢?(長短長短)你們看出來了嗎?<.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我們來說說看,一根長,一根短,從上面開始說。 (一根長,一根短,一根長,一根短.....)這個太陽好看吧。如果這個一根長一根短隨便排排,那這個太陽還會好看嗎?(不好看)所以它有規(guī)律,你們發(fā)現這個長和短是幾個一組的,一長一短,一長一短?(2個一組)你們來看看是不是?一長一短一長一短,2個是吧,而且還是間隔排的。
3.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張圖片,這是什么?(欄桿)仔細看好哦,這個欄桿上的顏色有什么規(guī)律呢(紅藍紅藍)一根紅一個藍接著看一根紅一個藍,一根紅一個藍,它們又是幾個一組的?(2個一組)如果這個欄桿紅的歸紅的,隨便它一會紅一會藍整齊嗎?(不整齊)
4.再來看看最后一張圖,這是什么地方?(花園)這個花園有圓圓的花壇,長長的凳子,我想問問看這個花壇和凳子它的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一個凳子,中間有個花壇再接一個凳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從花壇開始,一個花壇一個長凳一個花壇一個長凳,你們猜猜看接下去會是什么?它是兩個一組一個花壇一個長凳是吧?
5.教師小結:這幾張圖片告訴我們,欄桿有規(guī)律了就好看了,因為太陽的光芒也有規(guī)律都是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一長一短一長一短,欄桿呢一紅一藍一紅一藍,花園里一個花壇一個長凳,一個花壇一個長凳,它們都是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
二、提供材料,按規(guī)律進行排列。
1.今天我給你們準備了一點東西,你們能不能把這些材料也來按這個規(guī)則排一排,行嗎?一定要像圖片上一樣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但是作為大班的孩子我是有規(guī)則的,聽清楚:1.隨便選材料在自己的位置上排列。2.必須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有規(guī)律的排。行不行?有問題嗎?好,再想想第一個規(guī)則是什么?第二規(guī)則是什么?然后排在哪里呢?
2.幼兒找材料排列,教師指導。
3.排出來真好看,有沒有都按兩個一組的規(guī)律來排呢?誰來說說看?彩紙是誰排的?你是怎么排的?(一個紅一個粉)我們幫她一起來檢查一下(一張紅一張粉一張紅一張粉)有規(guī)則嗎?再來檢查花片,我們一起來說(紅藍紅藍)是不是一個一個間隔,兩個一組的?她選的是花片按照顏色來排的,花片還有嗎?你怎么排的?(一白一紅)接著我們來說說別的?這是什么?(水杯和筆)誰排得?(一水杯一筆)同意嗎?他選了幾種材料?(2種)但是也可以2個一組一支筆一個水杯一支筆一個水杯也可以這樣間隔。真了不起,一種材料可以按顏色,兩種材料可以按照它的名稱來說。
4.剪刀還沒有說過?誰排得?(一把粉一把藍一把粉一把藍)怎么樣?同意嗎?如果接下去排應該是粉剪刀還是藍剪刀?我再想啊,如果今天我沒有粉剪刀,只有藍剪刀,那應該怎么排呢?能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嗎?請幼兒示范(一把朝上一把朝下)如果不能朝上朝下,你們還有辦法嗎?(一把左一把右)這樣也是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還有辦法嗎?怎么樣才能兩個一組?(一把開一把合)嘴巴一起說(一把開一把合一把開一把合)如果還有一把是什么?
5.教師小結:你們真了不起,我想考考你們,把你們難倒,結果難不倒哎,原來選擇同樣的材料,2種材料來表示2個一組間隔排,也可以一種材料按顏色間隔,還有有的時候就一種材料、顏色都是相同的照樣能夠2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
三、用身體與語言進行間隔排列。
1.我就喜歡和你們做游戲,我想給你們材料太簡單了,難不倒你們,現在我們不用材料就用我們的身體能不能2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的排?請幼兒示范。需要請人來幫忙嗎?誰能接下去?要幫助他完成哦。還有什么辦法嗎?(一男一女)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嗎?(一蹲一站)
2.找朋友也不稀奇了,現在誰上來一個人完成2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自己來哦。我們不請你講,讓我們自己來猜好不好?幼示范(2只腳一前一后)誰再來試試?(朝前朝后)是不是兩個一組?現在我來試試,我挑戰(zhàn)一下,我手不動腳不動,什么也不動,看好哦。(喵,汪,喵,汪)誰猜出來我有2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事情?(一個喵一個汪)一個喵一個汪是什么動物的叫聲?貓和狗兩個一組?,F在我我又要提高難度了,貓叫狗叫不行,換其他的說話,說說馬路上,說說天上,說說水里,也要2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行嗎?
3.你們真棒!我再來挑戰(zhàn)你們一下。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名字叫排列書,和排列是有關的,剛剛我們做了那么多的排列,想想有2個一組,間隔排列故事里會有嗎?
4.教師講故事。
5.故事講完了,有沒有兩個一組,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事情?排了什么呢?哪里?再找找出了排的東西,說話有沒有2個一組,間隔排列的?誰說話有兩個一組的事情?(媽 媽叫了一個:sam吃飯啦,sam說等一分鐘哦)哦,猜出來了,真厲害。我來做媽 媽:sam吃飯啦。幼兒:再等一分鐘。好,好玩嗎?我們會教學再來玩這個排一排的游戲。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0、大班數學教案《看看誰最長》含反思
設計意圖:
數學教育是教師與幼兒共同交往的過程,寬松、愉悅、融洽的人際關系雖然是無形的,它能使幼兒積極、主動、大膽、自信、自如地進行探索操作活動,它能使優(yōu)越的物質環(huán)境得到有效的利用。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種子(量具)越長(或越大)測量次數越少,種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測量的次數越多。
3、學會將測量的次數用記錄的方式記錄,并進行簡單統(tǒng)計。
4、培養(yǎng)同伴間互相協(xié)作的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成就感。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用種子測量鉛筆的大致長度。
教學難點:
理解種子(量具)的長短(或大小)與測量的結果有關。
教學準備: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鉛筆、白云豆種子、花生種子各一;
學具:白云豆、花生若干(種子顆粒大小要大致相同)、記錄卡、記號筆、鉛筆與幼兒人數相同;有測量初步經驗。
教學過程:
一、探索自然測量方法
(鉛筆、白云豆、花生)“拿一種種子量一量鉛筆的長,用多少種子表示鉛筆的大致長度?!苯處熍c幼兒探索測量鉛筆的方法,幼兒自由探索用種子測量鉛筆的長度。
分析:幼兒自由探索用種子來測量鉛筆的大致的長度,使幼兒對測量有一個由感性的認識到理性認識,給幼兒提供一個探索、交流的平臺,同時教師不急于告訴幼兒測量的方法,而是讓幼兒通過自己不斷的操作、不斷從失敗中尋找原因、積累經驗,自己發(fā)現怎樣測量才能把鉛筆的大致長度量出來,這樣的結論一定比教師直接告訴幼兒要好的多,此時,教師能夠轉變了一種教育觀---由告訴轉向探索,教師與幼兒共同探索和適時的指導,成為了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種積極主動的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二、交流、討論
(一)交流測量鉛筆的方法
1、請2-3個用不同方法測量鉛筆的幼兒大膽地將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訴同伴;
2、討論,剛才幾位幼兒說的方法誰的最好,最正確;
3、測量的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為第二次的開始點,依次接著量;
4、利用教具示范,教給幼兒正確測量鉛筆的方法,量時白云豆的一頭要對齊鉛筆的最頂邊,<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在白云豆的另一頭用記號筆做記號(畫一條短線,第二次量時要從記號開始節(jié)下去量)量完數一數,鉛筆的長有幾個白云豆長,提醒幼兒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測量出鉛筆的長度;
分析: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將自己的測量方法告訴同伴,給幼兒表現自己的機會,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為幼兒提供一個敢說、想說、會說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教師小結和正確的示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和本領。
(二)交流測量發(fā)現的問題
1、看一看,剛才用不同種子測量鉛筆的長度,所用的種子數量是否一樣多?同樣的鉛筆用不同的種子,結果怎不一樣?是不是量錯了?為什么?
2、用兩種不同長度的種子測量鉛筆長度;
3、體驗量鉛筆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讓幼兒學習記錄種子的數量,幼兒測量時,一定將種子一頭對齊鉛筆的頂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測量結束處,開始第二次測量,并請幼兒講述測量的結果,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的長短,什么樣的種子量出來的次數少?什么樣的種子量出來的次數多?通過操作讓幼兒發(fā)現:白云豆長量出來的次數少,花生米種子短量出來的次數多。
4、測量物品時,物品的長度與測量的工具有關,量具越長(越大)測得次數少,量具越短(越小)測得次數越多。
分析:本環(huán)節(jié)將活動難點進行分散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理解測量物品的長短與量具有關,再進一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發(fā)現測量物品的長短與量具的關系。
延伸活動:
利用其他東西去量班上的別的物品,如:用鉛筆量桌面的邊長,用積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長度。理解測量結果與測量的量具有關,同時,在幼兒能夠接受的情況下,適當的進行替換游戲:一只鉛筆的長度可以用××粒白云豆來替換,或桌面的一個邊長可以用幾只鉛筆來代替。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孩子們第一次借助種子作為量具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孩子興趣很好,也很投入,本次活動,無論是教材的選擇、目標的制定和教具、學具的準備都能充分尊重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將枯燥無趣的測量活動,以孩子們感興趣的“種子”為載體,讓幼兒學習測量,同時,教師的循序漸進,由用一種種子測量鉛筆長度,引升為兩種種子測量,從而讓幼兒在測量中自然而然地發(fā)現量具的不同與測量的結果有關,在活動延伸時,教師還能恰到好處地引出“替換”,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對數學的一些概念有了一個較清楚的認識,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兒間存在著個性、智力、能力上的差異。為了真正發(fā)揮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與提高,數學活動中準備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難易結合、簡復結合,使每個幼兒都能輕松自如地駕馭和使用材料,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發(fā)現,自由探索,自我發(fā)展的目的。教師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是操作活動的精髓。
21、大班數學教案《看圖列算式》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理解圖片內容,嘗試編題并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
2.幼兒會根據圖片用三句話講出圖意,學習看圖列應用題。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畫冊》第3冊第55頁。
活動重難點:
用三句話講出題意,嘗試用原來有幾只、又來了幾只、一共有幾只完整講述。
活動過程:
1.碰球游戲,復習6、8的分解組成。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8的組成。
教師:“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你的1球碰7球。)……
2.引導幼兒看圖說出圖意及數量關系。
出示圖片一,提問:
原來草地上有幾只小雞?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又走來了幾只小雞?引導幼兒嘗試用“一共”來提問。我們一起來說一說現在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雞呢?
教師分析:(結合圖)這道題叫應用題,在這道應用題中,必須要有兩個已經知道的條件,這兩個條件是:原來草地上有2只小雞以及又走來了4只小雞是已經知道的條件,最后還要提出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只小雞呢?
教師:“現在我們把三句話連在一起說一遍”
教師:那怎么來列算式呢?請一個小朋友來試一試。
(幼兒列算式,教師出示2+4=6)
總結:我們一起說說這個加法算式中的每一個數字分別表示什么?(2表示原來草地上有2只小雞,4表示又走來了4只小雞,也就是2和4是已經知道的條件; 6表示一共有6只小雞;用算式:2+4=6)
2+4=6 這道算式還可以說哪些事呢(引導幼兒仿照圖一的例句生活中其它關于4+2=6的事例)?
3.出示圖片二
教師:“圖上有什么?”(圖上有1只蝴蝶)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又怎么樣?(又飛來了7只蝴蝶)
引導幼兒嘗試用“一共”來提問。(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
教師:誰能看著圖再提個問題?(一共有幾只蝴蝶?)
教師:“現在我們把三句話連在一起說一遍”
教師:誰來列算式?列出算式1+7=8。
4.教師點擊課間出示圖片三,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池塘里有什么?”(池塘里有4只鴨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又怎么樣?(又游來2只鴨子)
引導幼兒嘗試用“一共”來提問。
教師:誰能看著圖再提個問題?(一共有幾只鴨子?)
教師:“現在我們把三句話連在一起說一遍”
教師:誰來列算式?(幼兒列算式,教師出示4+2=6)
5.給你一道算式題,你能編出應用題嗎?(引導幼兒用提問的方式提出應用題的問題)?
教師:請看圖片上的這道加法算式,剛才小朋友們都學會了看圖編加法應用題,那你們能根據加法算式編出相應的應用題嗎?和你的伙伴說一說,(2分鐘)
教師:誰想好了?(老師重復)xx小朋友編的這道應用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xx表示算式中的4,xx表示算式中的1,問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xx?(教師邊指圖邊講)說的真好表揚他。
教師:還有誰想出了不一樣的?(請多位幼兒嘗試編應用題并檢查糾正不正確的。)
6.教師指導不會提出問題的幼兒,先讓他們和老師一起說題意并提問,幫助他們掌握應用題的句式結構,而后逐步讓他們自己學著編應用題。
7.我們的書上也有這樣的算式,我們一起來說一說,練習一下吧。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22、大班數學教案《6的分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分成。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并會感受數學應用的樂趣,激發(fā)幼兒喜歡上數學。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6的分成》;
2.幼兒畫冊、水彩筆、操作小魚等。
活動過程:
一、碰球游戲《2、3、4、5的組成》
在教師的帶領下做《2、3、4、5的組成》碰球游戲。
二、出示多媒體課件
1.幼兒觀察圖片,發(fā)現了什么?(灰太狼,六條魚)
2.幼兒進行操作將小魚進行不同的分法。
3.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分類的情況。
三、學習6的分成
1. 教師:你們有5種分法,那我們來看看羊村里的小羊們是怎樣分的,好嗎? 2.幼兒自主講述邊看邊說,如6條魚可分成1條和5條等。(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懶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那我們來看村長給他們評分了,,他又一個表格,我們來看他們是對的嗎?他們真厲害灰太狼可難不倒我們小羊們!我們一起來說說6分成:6有5種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還可以反過來說,一起來說說:1和5合起來是6,2和4合起來是6,3和3合起來是6,4和2合起來是6,5和1合起來是 6。
2.介紹游戲玩法
接下來老師帶來了想請你們幫助小動物,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是第幾層,在左邊的空格里天上相應的數點,填好的這個數點就是這個小動物的樓層,再用線將右邊的樓層連起來,誰愿意來幫助熊貓的,你來!你們會了嗎?做之前老師有兩個要求:做作業(yè)自己動腦筋;做作業(yè)不說話。小朋友輕輕的拿材料操作。
3.幼兒操作材料《合起來是6》,老師巡視指導。
4.集體評價。
活動反思
在6的分解和組成這一教學內容中,我注意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允許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孩子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1、創(chuàng)設情景,在活潑氣氛中引發(fā)興趣。這節(jié)課,我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孩子的個性特點,大膽地創(chuàng)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這一游戲情景出發(fā)引入課題,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使孩子一開始就處于積極狀態(tài)中,激發(fā)孩子的思維,激起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2、動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樂。因為孩子們已有一定的分解組合知識經驗,于是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探索,去記錄、去交流嘗試的結果。在這個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較深,同時增強了自信心,激發(fā)了成功、愉悅感??傊诮虒W中,教師要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地激發(fā)孩子學習的樂趣和欲望,不斷地使孩子得到鼓勵,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孩子積極的情感。
23、大班數學教案《漂亮的禮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感知球體、圓柱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特征。
2.能嘗試按圖紙制作立體紙盒。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積木、長方體,易拉罐、乒乓球等實物若干。
2.自制圖形紙若干、剪刀、膠帶、漿糊等。
活動過程
1.觀察比較球體與圓柱體,感知圖形的特征。
(1)出示球體與圓柱體。讓幼兒通過滾動實驗,感知兩個形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很有趣的圖形,是什么圖形呢?有誰認識嗎?它們有什么地方一樣,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
(2)師小結:不管從哪邊看,球體都是圓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叫球體??雌饋硐裰?,從上向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并且兩個圓一樣大,叫圓柱體。
(3)進行游戲:看誰找得對。
請幼兒找一找老師提供的物體中有哪些東西是球體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的。
師:現在請你們來找一找球體和圓柱體,找到后請你大聲說出這個物體是球體還是圓柱體。
2.認識長方體,并嘗試根據圖紙制作禮物盒。
(1)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先認識長方體,再請幼兒將盒子拆開,仔細觀察長方體的構造圖,引導幼兒發(fā)現折痕。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圖形,這個圖形的名字叫做長方體,那么它是怎么組合而成的呢?從盒子來看,看的不清楚,我們一起來把紙盒拆開來看一看,好么?
(2)將拆開的紙盒還原,進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體紙盒。
3.根據圖形紙,自己制作長方形紙盒。
師: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美麗的圖形紙,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這些圖形紙制作一個漂亮的紙盒吧。
4.裝禮物:互相欣賞禮物盒并裝禮物。
活動反思
《漂亮的禮盒》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師進行精心設計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較為清晰流暢!制作的課件PPT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孩子們能夠開心的學習制作。
剛開始的觀察球體和圓柱體,引導他們自主發(fā)現圖形的特征!還請幼兒親自做實驗,充分感知圖形的特征!之后,教師請幼兒在給出的圖形中找出球體、圓柱體,進一步的鞏固圖形特征(.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
幼兒對長方體的構造很感興趣,對做禮物盒很感興趣,在引導幼兒做紙盒前,可以先示范下,孩子制作禮盒的過程中就會不易出錯!
24、幼兒大班數學教案《誰大誰小》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用目測和觸摸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初步感知大小的相對性。
2、能排除顏色干擾,從三個大小不一的物體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顏色相同、大小不同的2頂帽子圖片大小不同的2件衣服圖片,寶寶、媽媽、爸爸頭像圖片各一。
2、大小明顯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皮球、積木、娃娃等,裝玩具用的大筐、口袋各一個。
3、大中小鞋子圖片各一,大中小不同的幾組物品:如皮球、花朵、玩具汽車等。
4、每組幼兒一盒油畫棒。
5、練習冊。
活動過程:
1、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辨認大小。
--出示兩頂顏色相同、大小不同的帽子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頂帽子的大小不同。
教師:這兩頂漂亮的帽子一樣嗎?(他們一個大,一個小。)"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它們是誰呢?哦!大的是媽媽的,小的是寶寶的。(教師出示媽媽和寶寶的頭像并為他們戴上帽子。)
--出示兩件大小不同的衣服,請幼兒說一說他們的大小。
教師:這兩件大小不同的衣服是誰的?(引導幼兒操作大的送給媽媽。小的送給寶寶)為什么呢?(請幼兒用"大""小"來描述)
--游戲:看誰找得快??匆豢矗幻容^大小。
教師為幼兒準備許多大小不一的物品,分別放置在玩具筐和口袋里。請幼兒自由選擇,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找出玩具筐中大小不同的玩具兩個,或者摸出口袋中大小不同的玩具兩個,將大的送給媽媽,小的送給寶寶,比一比,看誰送得對。
2、比較三個物體的大小,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出示三雙顏色、大小不一的鞋子,辨認最大的和最小的。
教師:哇!這里有三雙鞋子,他們是爸爸的、媽媽、寶寶的。(教師出示爸爸、媽媽、寶寶的頭像。)哪一雙是爸爸的?(引導幼兒找出最大的。)這是最大的。那一雙的寶寶的?(引導幼兒找出最小的。)
--教師分別出示幾組大中小不一的皮球、花朵、玩具汽車等,幼兒看老師拿相應大小的物品,快速說出"最大的"、"最小的"。
3、操作練習冊,鞏固對大小的辨識。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我們小朋友認識大于號,小于號,并學會了在活動中運用。知道,張大嘴巴的那面要朝大數。將數學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去,選擇他們熟悉的情境進行游戲,他們很感興趣。此次的教學活動進行的很順利,也很完美。
25、大班數學教案《單雙數朋友多》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孩子進一步認識并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讓學生能進行有根據的猜測,并會用一定的方法(如畫圈、圈畫等)驗證猜測的結果。
活動準備:
教具:1—10的點卡,筆?!队變河脮啡耸忠粌?。
1、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么
2、百寶箱(里面各種物品,數量1—10 不等)
活動過程:
一、動畫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觀看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
二、認識單、雙數。
1、出示點卡4、5,請幼兒來給點子兩兩畫圈找朋友,看看是不是每個點子都有朋友。
2、教師再出示點卡,請幼兒判斷它是單數還是雙數,并通過畫圈找朋友的方法驗證。
鼓勵幼兒猜猜其它數是單數還是雙數,并與同伴進行交流,說出自己的理由。
三、小組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實物、圓點和數字,讀一讀數量,并給單數打“√”。
2、目測實物數量,請給單數圖片涂色,并在雙數小動物身上打“√”。
3、依樣填空格,請你在雙數格子旁打“√”。
4、觀察花環(huán)上的數字,請你在雙數花朵上涂上你喜歡的顏色。練習書寫數字3、4.
四、幼兒一起做游戲:摸寶
1.教師講解游戲的規(guī)則:幼兒從箱中摸出寶貝后, 打開數數里面有幾個,是單數還是雙數。(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 請幼兒說一說為什么是單數、雙數。
2.一起做游戲1—2遍。
五、樂趣練習,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么
請幼兒數一數氣球是幾個,然后找出相應的數字連線。并說出1、3是單數,6、8是雙數。
六、復習鞏固延伸尋找身體上和活動室內的單雙數。
1.身體上找一找那些東西是單數,那些是雙數。 一個頭是單數,兩只手是雙數,鼻子是單數等
2.請幼兒尋找活動室內什么東西是單?什么東西是雙數?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后,繼續(xù)尋找家里的東西什么是單數,什么東西是雙數。
活動反思:
在組織幼兒學習單雙數的過程中,我借助了點卡,采用引導幼兒根據數字貼點的形式,來讓幼兒感知單雙數兩兩對應的關系。但在上次活動中通過講解、幼兒的操作?;顒咏Y束后,我針對孩子們在活動中出現的情況,重新進行了思考。決定利用平時課間引導幼兒在合作玩民間游戲的過程中來鞏固理解單數和雙數的含義,所以我認為我設計的活動適合我班兒童。
26、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房子》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鞏固形體和數量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小豬造房子的活動,了解拼搭材料的數量與不同面積或相等面積之間的數量守恒關系。
3、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難重點:
了解拼搭材料的數量與不同體積或相等體積之間的數量守恒關系。
活動準備:
教具:ppt學具:1、房子輪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種大小型號不同的藍色磚塊;2、三座大房子和磚塊記錄表;3、記號筆、便簽紙。
操作音樂《肖邦鋼琴曲-雨滴》《三只小豬》
活動過程:
一、三只小豬造房子。
1、激發(fā)興趣。
--你們聽說過《三只小豬》的故事嗎?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今天葉老師也請來了三只小豬,看,這是誰?他們知道《三只小豬》的故事后,也決定造磚頭房子,看,這是他們房子的設計圖?!來自快思老師教案.!有什么相同的?不同在哪里?
2、小豬造房子--三只小豬太心急了,磚塊還沒有造好呢,瞧,這是他們要用的磚,什么形狀?猜一猜最小的房子要用幾塊這樣的磚呢?
--猜測中間房子所需磚塊數量。
--猜測最大房子所需磚塊數量。
3、討論:磚塊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關系?
4、小結:磚塊相同時,房子越大,所需的磚頭越多,房子越小,所需的磚頭越少。
二、造房子比賽。
1、介紹材料和比賽內容。
2、幼兒操作3、集體驗證4、討論:造一樣大的房子,磚塊的大小和數量的關系。
5、小結:造相同的房子,磚塊越大,所需的磚越少,磚塊越小,所需的磚越多。
三、幫助小豬造新房。
1、觀察大房子,激發(fā)幫助小豬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兒分組操作記錄。
4、集體驗證--這組用了多少塊磚?查看記錄表。
5、活動延伸--剛才我們用到所有型號的磚塊進行造房子比賽,而且發(fā)現每組所用的磚塊數量不同,有多有少,下次我們還可以進行用最少磚或最多磚進行造房子,一定一很有趣,好嗎?
27、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門卡》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加減運算,能正確地列出8的加減算式。
2、嘗試用三個數字在符號板上擺出不同的加減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和減法的互換關系。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過7以內各數加減法及8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符號底板(底板分成四格,兩格上寫有加號和等號,另外兩格寫有減號和等號,符號中間有空間便于寫數字),8、3、5三個數字各一張,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14、15、16),幼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奇怪的門卡。
——教師:爸爸帶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們住飯店時,服務員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教師(出示符號底板和8、3、5三個數字):服務員說,當他們用這三個數字在門卡上擺出四道力口減算式,才能順利地拿到門卡進房間。你們愿意來試試嗎?
——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來演示,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算式,集體檢查。鼓勵幼兒用三個數擺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2、幼兒操作活動。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觀察8座小房子,根據房子的顏色,在加減符號旁邊填寫數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觀察左邊的數字,請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觀察三組蔬菜,想一想:哪兩組蔬菜力口起來和下面的數字相同,請畫線連起來。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第15、16頁引導幼兒練習8的第二組、第三組和第四組加減運算。(也可以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舌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曰?;騾^(qū)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觀察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fā)現兩道加法算式的數字都相同,"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但加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不同;兩道減法算式是等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交換了。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結果,看看有沒有同樣的發(fā)現。表揚正確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
活動反思: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28、大班數學教案《讓誰先吃好呢》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
2.在數石頭游戲中,比較動物的輕重。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讓誰先吃好呢。
2.排序卡、記錄卡、動物與石頭的比較圖、鉛筆橡皮若干。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按動物個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長短、尾巴長短、體重的輕重進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活動難點:在數石頭游戲中,比出動物間的輕重關系,并嘗試運用“〈、〉、=”號記錄操作結果。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動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
(1)師(點擊課件):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恍﹦游锱笥?,你們看,它們都是誰?數一數,一共有幾位朋友?(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鱷魚、毛毛蟲;6位朋友)(2)師:這些動物朋友都有一個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們的名字一塊兒說出來嗎?
(長耳朵小兔、大嘴巴鱷魚、高個子長頸鹿、長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蟲)(評析:把動物的最大特征和動物名完整講述,既發(fā)展了幼兒細致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兒對這六種動物的主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作了有效鋪墊。)
2. 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師(點擊課件):咦,這是什么呢?(桃子)(2)師:看看,這個桃子長得什么樣?(圓圓的;愛心形狀;紅紅的;黃黃的;大大的)(3)師:哇,這樣一個愛心形狀的、圓圓的,又紅又黃的大桃子,要是現在就放在我們鼻子底下,聞上去又會是什么味道?(香香的)(4)師:真想吃一口呀,你們想吃嗎?(想)長耳朵兔子、長尾巴猴子、高個子長頸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鱷魚、小小的毛毛蟲和我們一樣,看到這個桃子,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都想先吃到這個大桃子。
(評析:對桃子形狀、顏色、大小特征的講述,以及對桃子氣味的猜測,既“勾”起了幼兒品嘗桃子的欲望,又“喚”起了他們對動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嘗心境的理解,適時、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動的一條暗藏線索“讓誰先吃好呢?”。)
二、按動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 按動物高矮、大小、長短排序。
(1)按個子的高矮排序。
A.師(點擊課件):“按照個子的順序吃怎么樣?”長頸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說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誰的個子最高了。毛毛蟲說:“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時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小兔說:“踮起腳來量也不行?!?/p>
B.師(點擊課件):瞧,他們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樹開始量了起來。動物們和大樹的什么比?(樹干)
C.師:它們一個個都緊貼著樹干,認真的量著。小朋友,你們看出來了嗎?誰最高?第二高是誰呢?第三高呢?接下來輪到誰?第五高?最矮的一個是誰呀?
D.出示高矮排序圖。
E.講述故事:“看見了吧?看見了吧?我的個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長頸鹿把脖子伸得長長的,剛要去咬那個又大又紅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師(點擊課件):“不行,這么大的桃子,當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鱷魚張著一張大嘴,站了出來。到底誰的嘴巴最大?
B.師(點擊課件):“我的嘴巴大!”(犀牛聲音)“誰說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鱷魚聲音)
C.師:你們說,誰的嘴巴最大?(鱷魚)
E.講述故事:“聽見沒,聽見沒有?我的嘴巴最大,當然是我先吃了!”鱷魚使足了全身的勁兒,張大嘴巴,馬上就要咬到這個又大又紅的桃子了……(3)按耳朵的長短排序。
A.師(點擊課件):“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豎著耳朵跑過來。
B.師:欸,兔子會說什么呢?(誰耳朵長誰吃)
C.師:那就是說得按什么順序來吃桃子?(長短順序)
D.師:按什么的長短順序,誰能完整的說一說?(按耳朵的長短順序吃)
E.師(點擊課件):對,應該按照耳朵長短的順序、誰的耳朵長誰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誰的耳朵最長吧。“看,還是我的耳朵最長吧!”小個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夠到長頸鹿的脖子,說道。
(4)按尾巴的長短排序。
師(點擊課件):“這樣也不對!”小猴子倒掛在樹上,大喊了一聲?!暗冒凑瘴舶烷L短的順序吃桃子,尾巴長的先吃!”猴子甩著自己的長尾巴說道:“當然最長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評析:按高矮、大小、長短排序時,問題深入淺出的有效推進;比高矮,突出了“小動物和什么比?”,使幼兒掌握了高矮比較中參照對象的統(tǒng)一性;比大小,測重了讓幼兒目測比較,快速的比出了結果;比長短,設置了懸念,讓幼兒猜測兔子會提出什么要求??梢哉f,不同的提問角度,使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活躍的思維。)2.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1)討論比重方法。
A.師(點擊課件):“不行”,這時大肚皮的犀牛使勁兒的跺著腳說。
B.師:剛才,長頸鹿要求比個子的高矮,鱷魚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別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長短。(出示大小、長短排序圖)
C.師: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會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誰最重)
D.師(點擊課件):對,這么大的桃子,就應該按體重的順序來,誰最沉誰先吃!犀牛大聲說道。
E.師:那體重得得怎么稱啊?用什么好辦法呢?(蹺蹺板)F.師生討論:運用蹺蹺板稱重,一頭坐小動物,一頭放石頭。
師:你們平時玩過蹺蹺板嗎?蹺蹺板是怎么玩的?(一蹺一蹺的,一個蹺得高、一個蹺得低)師:兩個人玩蹺蹺板時,一個蹺得高,一個蹺得低,想一想,蹺得高的表示重還是輕呢?蹺得低呢?如果蹺蹺板是平的,又說明什么呢?(蹺得高表示輕;蹺得低表示重;蹺蹺板是平的,表示一樣重)師:那用蹺蹺板怎么稱出動物們的重量呢?(一邊坐小動物,一邊放上石頭)師:那怎么比出誰重、誰輕呢?(只要數一數石頭的數量就可以了)師:石頭多的就表示什么?石頭少的呢?!出自:快思老.師!(石頭表示重,石頭少表示輕)L.師:真是一個好主意。瞧,小動物們找來了許多一樣大、一樣重的石頭,爭先恐后的坐到蹺蹺板上,忙著稱自己的體重。比高矮、大小、長短時,它們個個整齊的排好隊,比得清清楚楚??蛇@一次它們每人一個蹺蹺板,誰都沒法互相數一數。為了公平起見,等會兒,我們來幫它們數數有每人稱出了幾塊石頭的重量。數的時候,既不要漏數,也不要重復數,數完了就馬上把石頭的數量記在方格里。先數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換,檢查一下,數得對嗎?記得對嗎?好,開始。
(評析:幫助幼兒回憶玩蹺蹺板的經驗,為幼兒的思維搭建了情景化、游戲化的平臺。)
(2)幼兒數石頭,教師觀察指導。
(3)交流數石頭結果,教師記錄。
A.師:數好了嗎?看著記錄卡告訴我,哪幾個小動物稱出來的石頭數量少(毛毛蟲、兔子、猴子)
B.交流記錄毛毛蟲的稱重情況,認識小于號:
①師:好,咱們先從蹺蹺板上石頭最少的開始記,誰的蹺蹺板上石頭最少?(毛毛蟲)有幾塊石頭?
?、趲煟好x和這1塊石頭比,誰蹺在上面,誰蹺在下面?這說明毛毛蟲和這一塊石頭相比,誰重誰輕?(毛毛蟲的重量比一塊石頭輕)③師:我們趕快記錄下來,毛毛蟲連一塊石頭的重量都沒有,我們應該怎么記呢?
?、軒煟合胂肟?,我們學過一些什么符號。(引導幼兒回憶經驗:+、-、=)今天老師我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個新的符號小于號——“〈”,(邊記邊讀)毛毛蟲的重量小于一塊石頭的重量。
C.交流記錄兔子的稱重情況:
?、賻煟和米邮菐讐K石頭的重量?(3塊)②師:兔子和這3塊石頭比,誰蹺在上,誰蹺在下?(蹺蹺板是平的,兔子和3塊石頭一樣重)③師:兔子和3塊石頭一樣重,表示相等,我們學過什么符號?
?、芤龑в變夯貞浗涷灒哼\用“=”記錄。
D.交流記錄猴子的稱重情況:
?、賻煟汉镒优c石頭的比較情況呢?(猴子蹺在下面,石頭蹺在上面,有4塊石頭。)②師:那我們又應該怎么記呢?剛才我們認識了小于號,今天老師還要和大家認識一個新的符號,那就是——“〉”,(邊記邊讀)猴子的重量大于4塊石頭的重量)
E.師:剛才這三個小動物的蹺蹺板上石頭少,我們一眼就能數出石頭的數量,長頸鹿、鱷魚、犀牛的蹺蹺板上的石頭好多呀,你們一個個的告訴我,分別有幾塊石頭?
F.運用相同的方法分別記錄長頸鹿、鱷魚、犀牛的稱重結果。
(評析:引導幼兒運用合適的符號記錄操作結果,既是對動物與石頭比重的科學表示,又拓展了幼兒對“等號、小于號、大于號”實際運用的經驗,體現了幼兒數學知識的有效整合。)
(4)比出動物的輕重。
A.師:現在我們一比就知道誰最重了?誰排第二個?第三重呢?第四重?第五重?最輕的是誰呀?
B.出示重量排序圖:
C.師(點擊課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這個桃子應該我先吃。犀牛朝著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過去……
3.按動物的高矮、大小、長短、輕重,進行新一輪的排序。
(1)師(點擊課件):“不行”這個時候一點也不起眼兒的毛毛蟲大喊一聲?!盀槭裁床还苁裁错樞?,都要從最大的開始!要論誰的個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論誰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動物,我還是第一名;要說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還有,要是問誰的體重最輕,第一名的不還是我嘛!從小的順序開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這個桃子就應該是我先吃!”
(2)師(出示排序圖):咦,比誰最高,長頸鹿是第一名;比誰的嘴巴最大時,鱷魚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長、尾巴最長時,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誰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蟲排序圖)現在,要論誰的個子最小,毛毛蟲是第一;比誰的嘴巴最小,毛毛蟲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動物,毛毛蟲還是第一名,要說尾巴最短的,毛毛蟲又是第一名;誰的體重最輕,第一名不還是毛毛蟲嘛!
(評析:故事與提問的交互進行,看似話語相同,但實際是給幼兒思維的一個緩沖。)
(3)師:你們覺得毛毛蟲說得有道理嗎?(有、沒有)你說沒有道理,你說有道理,別急,我們一個個說說自己的道理。
(4)引導幼兒各自講述自己的道理。
A.師:你先說。為什么沒道理?
B.師:你來說,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讓小的)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從小排到大、從矮排到高、從短排到長”的情況發(fā)生?(排隊、坐座位、做操時)(評析:讓幼兒大膽講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兒在與伙伴的思維碰撞中,領悟高矮、大小、長短、輕重正逆排序的實際意義,在師幼、幼幼的拋接中,活動重點迎刃而解。)
三、品嘗桃子。
1.師(點擊課件):看來,毛毛蟲說的很有道理。它一邊說著,一邊“嗖”的一下鉆進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嘗著,邊吃邊說“朋友們一起來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動物,一起分享著又大又紅又香的桃子。
2.師: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方式。
(評析:“大家一起品嘗桃子”是一個有趣的結尾,讓幼兒在感受分享的同時,又使“讓誰先吃好呢?”的線索貫穿始終。)
活動反思:
《讓誰先吃好呢》是一個幽默生動、結尾出人意料的繪本故事。將這個故事轉化為數學活動時,我反復思量,尋找著繪本與幼兒數學活動的結合點;大膽剪裁,調整著作品與幼兒經驗的契入面。品味活動,我有以下兩點感想:
1.活動過程生動有趣,自然流暢的蘊含著活動的目標。
仔細閱讀故事,我發(fā)現其中隱藏著兩條線索,第一條是“讓誰先吃好呢”,這就象一個謎,始終貫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們;第二條是動物們按某一特征進行高矮、大小、長短、輕重的排序,這正是本次活動的價值所在。在活動設計中,我把握住了這兩條主線,制訂了具有適宜性、指向性的活動目標,即以“讓誰先吃”的故事情景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動幼兒對于排序經驗、比重經驗的不斷建構。整個活動過程生動有趣,兩條主線并駕齊驅、相互交織,若隱若現、相互貫通。在主題鮮明的情景化教學中,自然無痕的滲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稱重游戲、符號的實際運用?;顒幽繕嗽谶^程中自然展現、層層鋪展、一一達成。
2.提問設計恰到好處,推波助瀾的激活著幼兒的思維。
活動中的另一個亮點是,教師的提問有價值。教師有效地運用了設疑、插問、推問等方式,不斷的幫助幼兒遷移生活經驗、游戲經驗、知識經驗,激發(fā)著幼兒對于作品內容的好奇與探究,激活著幼兒多方面思維的訓練??梢哉f,有效的提問使整個活動體現現結構嚴謹、自然流暢的特點,有效的提問使幼兒的思維在“聚合”和“發(fā)散”間自然轉換,使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多元發(fā)展!
29、大班數學教案《看圖編應用題》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內容編8以內加、減法的應用題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2、讓幼兒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看圖編應用題的想象力。
3、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坐姿和正確的握筆姿勢,并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操作作業(yè)紙、鉛筆、橡皮擦等
活動重難點:
能根據圖片內容編8以內加、減法的應用題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活動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演示法、談話法、操作法等等。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1-20單數,兩個兩個數1-20,五個五個數。
2、碰球游戲:復習6、7、8、的組成
二、 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PPT課件。(第一幅圖:小鳥在天空飛翔)
提問:小朋友,圖片上有什么呀?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將這件事情編成一道應用題說一說?那列成算式怎么說?你還能根據這個算式編出其他的應用題嗎?
2、教師出示第二幅圖。(小兔子吃胡蘿卜)
師:看看怎么了? (小兔子吃掉三個胡蘿卜)
3、看圖自編應用題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教師:接下來老師可要考考大家,看看你們誰能又快又準地看著圖片編一道應用題并列出一個算式呢?
3、教師出示第三幅圖片(小朋友玩氣球)。
4、教師出示第四幅圖片(蝴蝶飛舞)
5、教師出示第五幅圖片(魚缸里的金魚)
6、教師出示第六幅圖片(池塘里的青蛙)
7、師:小朋友,你們都會了嗎?現在可是要你們來練練本領咯!
8、出示圖片,講解作業(yè)要求與方法。
注意:
(1)寫作業(yè)時記得看清楚是加法還是減法哦!
(2)我們在寫字時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誰來說說看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小結:將紙放平擺正,抬頭挺胸,手臂放平,食指與拇指的前端捏住筆桿,眼睛離紙頭比要一把尺還長一點的距離。
9、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第一道題目:看分合式列算式
第二道題目:看圖列算式
三、 結束部分
點評幼兒的作業(yè)情況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用題”相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較為難理解又難掌握的領域,如何讓幼兒們在提倡的“玩中學”這一模式中掌握知識點呢?我將此作為本次課堂設計的一個難點。以動畫人物的形象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隨著喜愛的動畫人物進入我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讓幼兒們在與動畫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性的學習。在編應用題時,小朋友基本能大聲的來編,可能是父母在場的關系,小朋友積極舉手,認真的投入到活動中。在數學練習時,父母們都走去看自己的寶寶做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有點亂,可是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在父母們的一起參與下結束了<.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
30、大班數學詳案教案《豆豆排隊》含反思
教材分析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利用幼兒平時接觸到的、熟悉的事物來設計數學活動,是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班幼兒與教師共同收集了許多種子。孩子們時不時地擺弄、比較各類種子的大小。受其啟發(fā),我設計了數學活動《豆豆排隊》。
數學活動《豆豆排隊》是關于一種互逆關系的數學教學活動,它包含了求同、分類兩個層次。幼兒通過對操作材料的分類、排列和記錄,理解和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教材要求大班幼兒在分類過程中必須思考兩個層次的求同標準,在頭腦中形成的分類模式是一種互逆的關系,為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奠定基礎。我選用操作法為主要學習方法,因為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幼兒只有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關系有所體驗并獲得感性經驗。
學情分析
大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fā)展特點是好學、好問,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他們的思維發(fā)展已明顯地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但思維推理能力還是初步的。對于一些需要經過多層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們往往力不能及。同時由于受知識經驗的限制,他們推斷出的結論也常常出現錯誤。因此在本次數學活動中,我選用幼兒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材料,采用操作法、游戲法,讓大班幼兒通過親自操作的體驗,感知物體的數量、形狀、空間位置等一些初淺的數學知識,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設計
我在設計本次數學活動中,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論為指導思想,以操作法為主要學習方法,通過投放幼兒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種子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豆豆排隊、球排隊、游戲“走鋼絲”,三個層層遞進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感知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之間的一種互逆關系。在這個感知過程中,教師將重點放在思維的練習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讓幼兒在探索、記錄、討論、講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驗。
教學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豆子進行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教學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豆子(蠶豆、黃豆、紅豆各十顆)。
2.雙面操作板(前后一樣,如圖示?!?”是豆子的標記,分別表示蠶豆、黃豆、紅豆)。
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看看桌上有什么?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幼:蠶豆、黃豆、紅豆。它們的名字叫種子。
二、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動作要領。
師: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操作板,正反面一樣,圖示),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
幼: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師:那第二、第三條線上呢甲
幼:黃豆、蠶豆。
師: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拔恼?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
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數字記在后面的格子中。 在幼兒進行操作時,教師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四層意思:要做什幺(操作目標),要怎么去做(活動規(guī)則),要注意什么(強調重點),完成作業(yè)的標志(自我檢測的依據)。尤其是“一個靠著一個”和“站左線上”的要求,能排除不規(guī)范排列給比較、歸納以及形成正確概念所帶來的干擾因素,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探索習慣。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幼兒講述排列結果,并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卻不一樣長呢?”
幼A: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B:因為蠶豆大,所以排得最長。
幼c:因為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4.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讓幼兒理解抽象的概念必須從操作開始.因此,安排操作活動,讓幼兒先動手分、排隊,觀察具體、直觀的現象詹,再動腦思考、比較,逐步理解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之間的關系。同時教師引導幼兒用“因為….所以?”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通過探索、思考后得出的結論,幫助幼兒理清思路,促進了語言的發(fā)展。
三、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出示操作板,正反面一樣,圖示。)
師:看看紙板上的三條線怎么樣?
幼:一樣長。
師: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用的豆子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
幼A:一樣。
幼B:不一樣。
幼c:不知道。
提出設問,引導幼兒運嗣自己的經驗去思考。針對幼兒的回答,教師不立即做出“對’’與“錯”的判斷,而是給幼兒留下懸念,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激發(fā)英強烈的探索欲望。
2.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師: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3.講述操作結果。
幼A:不一樣多。
幼B: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
4.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
5.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的數量多,大種子用的數量少。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教師手拿海洋球、乒乓球提問:如果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
幼: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師: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么? 幼: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戲“走鍘絲”
師:老師和幼兒一起走“鋼絲”: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甲(師幼游戲)
師:為什么老師用的步子少,你們用的多呢?
幼:老師腳大,用的步子少;我們腳小,用的步子多。
從“豆豆排隊”遷移至另一幼兒熟悉的“球排隊”、再過渡到輕松的游戲“走鋼絲”,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實際,運用已學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
教學反思
本次數學活動的設計力圖體現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做是知之始”,以及“從做中學、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的生活教育理論。最顯著的特征是打破了以往教師講、幼兒聽,教師提問、幼兒答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里,幼兒在課堂里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其思維活動往往被局限在教師預定的范圍之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而在這次數學活動中,幼兒面對的是一些實實在在的“生活”。在這段生活里幼兒成了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成了自主思考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探究者,因而他們的思維活動被充分地激發(fā)起來,他們的潛能,特別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極好的發(fā)揮,他們都主動地動腦思考、動手做,在做中經受了思維的鍛煉、心理的鍛煉、方法的鍛煉,激發(fā)他們探究生活中新問題的興趣。
31、大班數學優(yōu)質課教案《豆豆排隊》含反思
設計意圖:
我在設計本次數學活動中,以操作法為主要學習方法,通過投放幼兒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種子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豆豆排隊、球鋪路、走直線,三個層層遞進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感知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之間的一種互逆關系。在這個感知過程中,將重點放在思維的練習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讓幼兒在探索、記錄、討論、講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豆子進行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3.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紅豆、黃豆、蠶豆一份。
2.幼兒操作紙("0"是豆子的標記,紅、黃、綠分別表示紅豆、黃豆、蠶豆);畫好的驗證紙兩張。
3.鉛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寶貝,會是什么呢?“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聽…師;讓我們看看有哪些豆寶寶? 這三種豆豆有什么不同?
二、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師:今天我們要給這些豆寶寶分分家、排排隊(出示操作紙)。這就是豆豆排隊的標記圖。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
幼: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師:那第二、第三條線上呢?
幼:黃豆、蠶豆。
師:在給豆寶寶排隊的時候要注意,要把豆寶寶豎著排,排的時候要從線的起點開始,一個靠著一個,不能有空隙,每種豆子排8顆,音樂停止小朋友就要停止動作,朝著前面坐好。
2.幼兒操作,用豆豆在操作紙上排隊。
3.幼兒講述排列結果師:快看看你們幫三種豆豆排的隊伍,誰的最長?誰的最短?
出示ppt1師:同樣是8顆,為什么紅豆排的隊伍最短?蠶豆排的隊伍最長?
幼:因為紅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因為蠶豆最大,所以排得最長。
幼:因為黃豆比較大,所以排的隊伍比較長。
4.小結:相同數量的豆豆,豆豆越小,排的隊伍越短;豆豆越大,排的隊伍越長。
三、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再次出示操作紙師:快看,快看,豆寶寶還想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你們愿意來幫幫忙嗎?
想一想,排一樣長的隊伍,豆子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
2.交代要求,幼兒操作師:請小朋友把豆寶寶排滿整條直線,再數一數每種豆豆有幾顆記錄在后面的方格里,排的時候也要一個靠著一個不能有空隙。
3.講述操作結果。
師:你的每種豆寶寶排了幾顆?哪種豆子多?哪種豆子少?
出示ppt3師:看老師的豆寶寶,誰的數量最多?誰的數量最少?
討論:為什么隊伍一樣長,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
4.小結:隊伍一樣長時,豆豆越小,數量越多;豆豆越大,數量越少。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問:這是什么?
2.出示ppt3師:小兔有顆7海洋球,小狗有7顆乒乓球,他們想用海洋球和乒乓球來鋪兩條路,誰的路比較長?誰的路比較短?為什么?
小結: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3.游戲:"走直線"師:中間有一條直線,從起點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老師一共走了10步,如果是小朋友們來走,你們的走的步子比老師的多還是少呢?
請一個幼兒來演示師:為什么老師用的步子少,你們用的多呢?
小結:老師腳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的腳小,用的步子多。
師:看來你們真的學到了本領。請小朋友們下課后可以到直線上去走一走,看看你走了幾步。
教學反思:
本次數學活動的設計力圖體現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做是知之始”,以及“從做中學、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的生活教育理論。最顯著的特征是打破了以往教師講、幼兒聽,教師提問、幼兒答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里,幼兒在課堂里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其思維活動往往被局限在教師預定的范圍之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而在這次數學活動中,幼兒面對的是一些實實在在的“生活”。在這段生活里幼兒成了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成了自主思考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探究者,因而他們的思維活動被充分地激發(fā)起來,他們的潛能,特別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極好的發(fā)揮,他們都主動地動腦思考、動手做,在做中經受了思維的鍛煉、心理的鍛煉、方法的鍛煉,激發(fā)他們探究生活中新問題的興趣。
32、大班數學教案《誰是單數誰是雙數》含反思
幼兒區(qū)別和理解10以內數的單雙數,一般要經過以下過程:第一對單和雙的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個物體為單,如人身上的嘴是單個的。兩個物體是雙,如一雙手,一雙眼睛。第二形成區(qū)別一組物體是成雙的還是成單的技能。即知道一組物體如果兩個數為一對,數到最后正好數完的是雙數,數到最后還剩一個的是單數,并能進行實際操作。第三運用上面的技能區(qū)別10以內數的單雙數。
區(qū)分10以內數的單雙數是大班初期孩子的基本要求,傳統(tǒng)的數教學方法比較枯燥。我就想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與孩子的游戲相結合,(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并利用農村的一些鄉(xiāng)土資源材料配合教學,激發(fā)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這個“誰是單數誰是雙數”的數活動,讓孩子在玩竹簽、兩個、兩個數竹簽、找圖片上的竹簽數等游戲來感受單雙數的概念,并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數經驗探索區(qū)分單雙數。
2、能運用單雙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感受同伴間相互交流的樂趣。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竹簽、數卡、房子2幢、圖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你爭我奪(在鞏固幼兒已有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發(fā)現單雙數)
1、幼兒兩人一組玩竹簽,用數卡紀錄每次游戲結果。
2、幼兒交流:你和誰玩的?你們玩了幾次?誰贏了?贏了幾根竹簽?
3、你們剛才上用什么方法知道自己贏了幾根竹簽的?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嗎?
4、請幼兒用兩個、兩個數的方法借助竹簽,數手中贏取的數卡,把能兩個、兩個數完的數字送到紅家,把不能兩個、兩個數完數字送到藍家。
5、和幼兒一起檢查送的數字是否正確。
6、師小結:能2個、2個數完的數字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雙數,(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2個、2個數到最后還剩下孤單1個的數字叫單數。
7、除了這些數字你還知道哪些數字是單數或雙數?
二、分辨單雙(聯系操作材料進一步區(qū)分單雙數)
出示圖片,讓幼兒判斷圖上的物體是成雙的還是成單的。
三、尋單覓雙(在生活中分辨和運用單雙數)
1、請幼兒尋找自己身上或教室里的單雙數。
2、看PPT,尋找生活中的單雙數。
活動反思
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入孩子的生活,激發(fā)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是數學活動的主要目標。世界學前教育之父福祿貝爾最早提出對幼兒進行游戲活動的主張,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游戲是幼兒的生命,我設計的這個教學活動,拚棄了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以游戲貫穿于整個活動,讓孩子在快樂的游戲中區(qū)分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
33、大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數量守恒》反思
原來這些圖形寶寶顏色不一樣、形狀不一樣、排列順序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字寶寶都是一樣的,說明它們的數量一樣多,這就叫數的守恒。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改變,準確計數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體驗數守恒的有趣現象。
3、逐步樹立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意識。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兒操作卡、記號筆、小筐。
活動過程:
一、(彈琴律動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動出示米老鼠圖片引入活動:"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師:"進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語呢?"(幼兒念咒語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師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戲-"猜影子"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師:妙妙屋里有兩種小動物,是誰呢?這些是它們的背影,小朋友們來猜一猜。
三、通過和妙妙屋里的動物表做游戲,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變化,體驗數守恒的有趣現象。
(一)先來看小兔子們做游戲(復習6的守恒)
1、師出示PPT,兩排兔子,紅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別有6只。
提問:
?、?小朋友們看到了什么?"
?、?這些只兔子都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小結:原來它們的大小、顏色不一樣,但是數字寶寶是一樣的,數字寶寶一樣,說明它們的數量一樣。
2、提問:
①小灰兔子很調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戲,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數到10,看一看,看它們發(fā)生什么變化?
?、谛∨笥褦禂惮F在有幾只兔子,跟原來一樣多嗎?我覺得灰兔子少了兩只,還剩4只,因為它的隊伍變短了。
師小結:原來它們的隊形發(fā)生了變化,但是數字沒有變,6只還是6只,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來了,快看(感知新知識點數量:10的守恒)
1、師出示PPT:10只性別、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問:
①"一共有幾只米老鼠?"
?、?這么多米老鼠,它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2、米老鼠們開始做游戲了,當變換一種隊形后提問:
?、?你們看米老鼠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②"我們來數數變了隊形后,和原來一樣多嗎?"師小結:雖然這些米老鼠的大小、顏色、造型都不一樣,隊形也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它的數量始終都沒有變。
四、操作活動:圖形操作卡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為了獎勵小朋友,米老鼠帶我們去圖形城堡玩一玩(開汽車律動)
1、出示PPT,圖形城堡到了,提問:看一看有哪些圖形?這些圖形一樣嗎?
哪里不一樣?有一樣的地方嗎?哪里一樣?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2、驗證:小朋友們都做完了嗎?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總結:原來這些圖形寶寶顏色不一樣、形狀不一樣、排列順序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字寶寶都是一樣的,說明它們的數量一樣多,這就叫數的守恒。
五、活動延伸:家長游戲請10位家長到前面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隨著音樂轉圈,音樂停止時各做出一個不同的造型或變換一個不同的隊形,讓幼兒說一說哪變了,哪沒變。
六、結束部分站隊,帶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這個游戲。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結構合理,幼兒興趣,培養(yǎng)了幼兒手、口一致的數數,并復習數字1—10。通過讓幼兒數出皮球的個數,在下圖涂出出相對應的數量并圈出正確的數字這個過程,使幼兒學習數量的對應,感知把具體的量抽象成數的過程。幼兒非常積極的上前做題。但有一點,就是有個別幼兒還不會點數的,要加強數數的能力了。
34、大班數學教案《糖果店的秘密》反思
設計意圖
這是有關初步感知概率和統(tǒng)計的活動,孩子們前期聽過《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興趣,這節(jié)課通過三個步驟兩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統(tǒng)計,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地方在于,讓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難的,但是孩子們可以理解買的次數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顧客最喜歡的糖果,喜歡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購買。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概率和統(tǒng)計。
2、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幼兒進行大膽推理與預測。
3、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間的關系,體會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重點難點
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幼兒進行大膽推理與預測。
活動準備
PPT、音樂、白紙足量、統(tǒng)計表、水彩筆、膠泥板、糖果圖片、托盤、雙色棉花糖。
活動過程
一、激情部分
師:小朋友們,美好的一天開始了,今天我們又會遇到什么好玩的事兒呢,聽著音樂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還想和你們玩變大變小的游戲,你們想不想玩,看看誰的反應最快?準備好:大——,大——,大——,小——,哎,你們猜老師接下來會說大還是會說小?你怎么知道我會變什么?秘密就藏在糖果店的購買記錄里。秘密是什么呢?一起來看。
二、激趣部分
(一)初步感知概率:猜測小顧客會買什么商品
1、師:第一個顧客叫小美,請小朋友仔細看,小美第一次買了什么?第二次買了什么?第三次買了什么?第四次買了什么?已經買了幾次?其中,一共買了幾次棒棒糖?幾次QQ糖?哪一種糖果出現的次數多呢?
過渡語:你們猜,她第五次會買什么東西?為什么?
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都猜對了,小美第五次買了棒棒糖,從她前四次買糖記錄就可以看出,買棒棒糖的次數最多,次數多,下一次還買棒棒糖的可能性就大,所以下一次她最有可能還買棒棒糖。
2、師:洋洋來糖果店第一次買的是什么?第二次買的是什么?第三次買的是什么?第四次買的是?洋洋已經買了幾次東西?其中,買了幾次棒棒糖?幾次QQ糖?幾次跳跳糖?仔細觀察這個記錄表,猜猜第五次洋洋會買什么呢?為什么呀?還有其他理由嗎?
過渡語:是這樣的嗎?聽洋洋說話。真厲害,小朋友都猜對了。洋洋買跳跳糖的次數最多,所以他下一次還會買跳跳糖。
小結:小朋友們,哪一種糖果買的次數多,就說明他喜歡這種糖果,下一次客人也最有可能買這種糖果。買的次數越多,下一次買的可能性就越大;買的次數越少,下一次買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運用概率猜測幼兒會選擇的物品
師:小朋友們,糖果店最近進了很多受歡迎的糖果,你們想不想去選購?糖果店歡迎你們聽著音樂搬板凳輕輕地上座位,選購糖果有要求,今天限購三次,聽我的口令一次選一種糖果,將你要選的糖果圖片依次擺在你的膠泥板上,安靜等待,音樂結束就要面向我坐好,聽懂了嗎?播放上座位音樂
引導語: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播放操作音樂
第一次購物開始,選好了嗎?第二次購物開始,選好了嗎?第三次購物開始,選好了嗎?請小朋友放好糖果,調整板凳面向我坐好。
師:誰來說一說你三次都買了哪些糖果?
一位幼兒回答。
師:你第一次買了?第二次買了?第三次買了?這三次中你一共買了幾次XX糖果,幾次XX糖果,在這三次中哪一種糖果出現的次數多,那下一次他會選什么糖果呢?我們猜下次你會選擇XX糖果,對嗎?
(幼兒:對)
師:看來只要了解購買糖果次數的多少,我們就可以比較準確得猜測下一次小朋友有可能會買什么東西。
(幼兒:不對)
激勵語:你的思維很清晰,表述得很完整,小朋友們把掌聲送給她,請坐。
師: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了購買糖果的次數多少,但是購買次數多的糖果有時下一次也不會被選擇,我們覺得很可能的結果也會發(fā)生想不到的意外,不能保證百分百正確。
師:還有誰想說一說你買了哪些東西?
引導語:你第一次買了,第二次買了,第三次買了,其中,買了XX-次,XX-次,哪一種糖果出現的概率大?誰來猜測下一次他會買什么糖果?
過渡語:XXX,他猜對了嗎?
(對)掌聲送給他們倆。
師:小朋友們,你們相互介紹自己選購的商品,互相猜一猜下一次會買什么東西。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選了這么多,可是我要知道所有小朋友購買各種糖果的次數就要一次次數,真的好麻煩,怎么辦呢?
幼:記錄下來
師:你的辦法真好!老師有個好玩的魔法游戲就需要小朋友記錄,看看我是怎么操作的?
師:這是一個有魔力的棉花糖,一面是紅色,一面是黃色,拋棉花糖落地時哪一種顏色的棉花糖會朝上呢,我該怎么記錄面朝上的棉花糖呢?老師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張記錄表和一個魔力棉花糖,請小朋友拋五次,拋一次記錄一次,只記錄落地后顏色朝上的棉花糖,在次數對應顏色的格子里打勾,最后計算數量。(教師在大的統(tǒng)計表里示范一次)請你們現在開始安靜的游戲。播放操作音樂
師:小朋友們,現在放下記錄表和棉花糖,面向我坐好。
師:誰想分享你的游戲結果?
幼兒分享。
師:你第一次拋出了XX顏色的棉花糖;第二次拋出了XX顏色的棉花糖;第三次拋出了XX顏色的棉花糖;第四次拋出了XX顏色的棉花糖;第五次拋出了XX顏色的棉花糖;其中,紅色棉花糖出現了X次;黃色棉花糖出現了X次,哪一種棉花糖出現的次數多?就從這五次結果看,下一次最有可能拋出哪種顏色的棉花糖?謝謝你的分享,掌聲送給她。
師:請小朋友們相互說一說你的游戲結果。
師小結:小朋友們,學習了推測下一次可能性的這個技能,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這個技能,現在讓我們也去告訴別的小朋友們吧!播放離場音樂。
活動反思
這是有關初步感知概率和統(tǒng)計的活動,孩子們前期聽過《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興趣,這節(jié)課通過三個步驟兩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統(tǒng)計,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地方在于,讓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難的,但是孩子們可以理解買的次數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顧客最喜歡的糖果,喜歡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購買。這節(jié)課一定不能啰嗦,多讓孩子探索發(fā)現、表達,統(tǒng)計表的使用規(guī)則一定要說清楚,必要時可以做示范,兩次操作材料都非常多,因此要提醒孩子自己收拾操作材料。
35、大班數學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反思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一、活動目標:
了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fā)現小朋友都長高了。
2、設置疑問:但是你們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說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卻說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準確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游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并把測量結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6、引發(fā)新問題:我們的高度通過小朋友的聰明才智現在知道了誰最高,你們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長的呢?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入手,組織學生通過自主的活動,逐步學會整理數據的方法。學生經歷了統(tǒng)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tǒng)計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體會了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統(tǒng)計的基本過程即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制作圖表、分析數據。在本課中,我初步讓學生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只有讓學生經歷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把知識納入原有的認識結構中,才能成為有效知識?;顒又?,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整理信息,組織學生討論并確定較好的統(tǒng)計方法,變教師的“教”為“引”,學生的“學”為“探”。
2.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式。
注意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組織學生參與統(tǒng)計活動時,設計了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數據整理,讀懂統(tǒng)計信息,思考質疑的教學過程。這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增強了用統(tǒng)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從而有效了提高了學生的統(tǒng)計能力。
36、大班數學教案《4 的分解》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操作活動,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規(guī)律,認識分合號。
3、通過游戲、操作,學習4的分解。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圖片--帽子、分合號、1-4數字。
2、紐扣、紙盤、PPT。
活動過程:
一、集體游戲:撒紐扣,學習4的分合。
1、教師:請每位小朋友數出4顆紐扣,小手放在盤子的上方。松開手后把鈕扣撒下去,仔細看看盤子里有幾顆紐扣,盤子外有幾顆紐扣。
2、幼兒進行游戲,大膽的講出自己的操作結果。請老師幫助記錄數字。(結果相同不重復記錄)
3、學習記錄4的分解,認識分合號。
記錄444
221331
4、教師出示分合號,幼兒觀察。
二、出示教學圖片—帽子,學習分類,進一步學習4的分解。
教師:羊媽媽給羊寶寶們織了好多頂漂亮的帽子,請你幫助羊寶寶把相同顏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導幼兒觀察4的分解規(guī)律。
教師總結:左邊的數字從小到大,右邊的數字從大到小。
四、游戲---拍手打節(jié)奏。
4可以分成幾和幾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幾和幾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幾和幾
4可以分成3和1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提供相應材料,供幼兒操作。
37、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的分解》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組成,了解6有5種不同的分法,能按序分合。
2、感知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補關系。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6、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教具
【活動過程】
一、 問答游戲“對答歌”,復習5以內數的分解。
師:“小朋友,我問你,3可以分成2和幾?”
幼:“田老師,告訴你,3可以分成2和1?!?/p>
師:“小朋友,我問你,5可以分成幾和4?”
幼:“田老師,告訴你,5可以分成1和4.”
… …
二、 操作探索6的分解。
1.給幼兒每人發(fā)一袋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花。
師:“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帶了一袋禮物,看看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
2、幼兒操作探索,感知6的分解。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送了相同的6朵花,請小朋友根據花的特征分一分,看看都能分成幾和幾?”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說出操作結果,教師在電腦上演示組成式。
6 6 6 6 6
∧ ∧ ∧ ∧ ∧
1 5 2 4 3 3 4 2 5 1
4、引導幼兒觀察組成式并發(fā)現6的分解特點。
教師小結:6有5種分法。每組左邊的數一個比一個大1,右邊的數一個比一個少1,這種分解的方法叫互補法。
三、出示電腦動畫游戲,鞏固6的分解
1、師:“小朋友都知道了6的分解方法,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搶答的游戲,老師出題,小朋友回答,答對的就可以得到小企鵝的夸獎,答錯了小企鵝就會摔倒?!?/p>
2、電腦顯示6的分解填空式,幼兒以搶答的形式進行回答?;卮鸬拇鸢刚_,小企鵝跳起來說:“嘿,你真棒。”答錯了,小企鵝隨著音樂聲眼冒金星摔倒在地。
活動反思
學習數的分解,可使幼兒初步理解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并為學習加減法打基礎。學習數的分解對幼兒來說有些難度,掌握起來不太容易。幼兒只有在實際動手操作中感知,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數的分解。因此,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的操作探索為主,讓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6的分解方法,再輔助與教師的總結概括,使幼兒對6的分解有清晰的認識,最后以游戲的形式進行鞏固,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知識。但由于幼兒的操作、分析、概括能力有個體差異,有的幼兒不能完整的掌握6的所有分解方法,所以還需要在今后的自選活動中進行個別指導
小百科:分解,數學名詞,即和差化積,其最后結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為止。
- 教孩子理解2與3前后兩數的相鄰關系的教案
- 數學活動:學習10以內的序數
- 幼兒園教孩子認識立方體的教案
- 幫孩子復習9以內的加減法的教案
- 教幼兒學習數字7的教案
- 數學活動重建家園
- 幼兒園大班數學主題教案:我會看時鐘
- 幼兒園數學活動:小小投籃賽
- 大班數學說課稿《二次分類》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數一數》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學習6的組成》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滾一滾》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跳繩計數》反思
- 大班數學教案《以“一”代“十”》
- 昨天、今天、明天
- 如 何 寫 推 薦 信
- 《識字6》
- 描寫少年帥氣的句子154句
-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小牧民》反思
- 小班社會教案《愛清潔的小貓》反思
- 中班語言教案《迷路的丫丫》反思
- 中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花籽找快樂》(童話故事欣賞)
- 新菜品廣告宣傳文案37句
- 好聽好看的游戲名32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