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為數(shù)學算法多樣化而追求教學的多樣化

不能為數(shù)學算法多樣化而追求教學的多樣化

不能為數(shù)學算法多樣化而追求教學的多樣化

不能為算法多樣化而追求多樣化

  王爺爺*西墻圍了一個羊圈,算出

  這個羊圈的占地面積。如果砌上圍墻,         15m

  圍墻的長應該是多少?           

  生1:24×2=48(米) 48﹢15=63(米)

  生2:24+15=39(米) 39﹢24=63(米)

  生3:24+15=39(米) 39×2-15=63(米)

  生4:1×15=15(米) 2×24=48(米)15+48=63(米)

  進行到這里,4個同學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正確解決了問題,我正打算進入下一題,可我注意還
有一個同學在那里舉著手,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我不忍心掃他的興,他又說了一種方法:生5:24+24=48(米)48+15=63(米)也許是受他的啟發(fā),又一雙小手舉了起來,我只好順水推舟,讓他說算法,我板書結果:生6:24+24+15=63(米)可后來又陸續(xù)有人舉手,我沒料到會出現(xiàn)這種情形,當時只想權且一題多解,拓展思維,于是又板書了以下算法:
  生7:24×2+15=63(米) 生8:(24+15)×2-15=63(米)
  生9:24-15=9(米) 2×9=18(米) 15×3=45(米)45+18=63(米)
  最后一個同學的解法可謂“新穎”,聽的同學一片茫然,我想解釋吧,實在太麻煩,不解釋吧,他已經(jīng)說出來了,正猶豫時,下課鈴響了,后面兩道題還沒處理呢。

  [反思]

  我對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反復琢磨,覺得當初自己的初衷是好的,為了盡可能體現(xiàn)機會的均等,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開拓學生思路,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但是,我沒有把握好學生,任由他們牽著我的鼻子走,說的方法大同小異,好多都是解決問題的思路相同,只是相加順序不同,或者有的用分步,有的用綜合,有的甚至人為添上一步,體現(xiàn)與眾不同,最后還出現(xiàn)一塊啃也不是扔也不是的“雞肋”。因此,本人反思自己的幾點看法與同行討論。

  1.《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因此,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起組織、調控作用,當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偏離軌道,有可能“誤入歧途”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把正方向,以便學生更好地開展后繼學習,如上述課例當有了幾種方法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反思、比較這各種方法,正確地認識每一種算法的價值和適用范圍,也就是說,教師不一定需要讓學生掌握每一種算法,但必須讓學生認識到多種算法中,有的是基本算法,可在類似情境中擴展應用,有的是特殊算法,僅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經(jīng)常這樣點撥,學生才能學會具體分析,靈活選擇最優(yōu)或較優(yōu)的算法,從而形成方法,而決不能一味的順從學生,放任自流。

  總之,強調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數(shù)學課程改革努力的方向,倡導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教師在組織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為自己定好位,駕馭好課堂,保證學生不偏離當堂學習任務,人人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收獲、有所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