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華教育隨筆兩篇

楊義華教育隨筆兩篇

楊義華教育隨筆兩篇

  一

  讀了2005年10月《格言》的一篇題為《虛偽之殤》感觸頗深。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班主任老師由于被學生拆穿了自己虛偽,而對這名學生產生了偏見。自此之后對這名學生不聞不問,中考時這名學生成了班中唯一一個落榜的人。多年后學生講出了:當年只是全班同學試探老師虛偽的一個惡作劇??伤奶搨螀s斷送了一個學生的一生。這位班主任不可謂不優(yōu)秀,對學生不可謂不負責,因為他桃李滿天下獎狀貼滿墻,可他一時的虛偽卻造成了對一名學生認識得偏差,以至于耽誤了他的一生。這將是這位教師一生的痛,相信他將永遠難以釋懷。

  從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當年曾是初中生的我,被一位老師冤枉課堂搗亂。事后明知錯了卻不肯低頭的老師,讓我產生了極大的反感。正處于叛逆期的我自此便討厭他的課,真的開始在他的課堂上搞惡作劇,甚至使他無可奈何直至主動提前退休。同時,我原本優(yōu)秀的功課也每況日下,直接影響了日后的升學。我承認任性使自己吃了虧,造成的不良后果還不是自己承受??僧敃r的我畢竟無法意識到這一點。如果這位老師能夠放棄自己的虛偽和我心平氣和的談一談,我想不會使一個好學生步入歧途,直到今天依然會責怪他。

  二

  看到2005年一期《幼兒教育》上一篇文章,使我想到了幾天前看到的中央臺電視新聞專題報道。新聞講述了近來上海新興的一種幼兒早期培訓;家長花兩萬元將孩子送到一所早教中心(稱為小MBI)進行培訓。眾所周知現在已成為成功人士的代名詞。他所代表的便是有自信、善交往、有團隊精神,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這樣的幼兒教育據說在國內還是第一次,有些專家提出了質疑,認為他的宣傳以及炒作早已超過了教育本身。送孩子去參加培訓的家長大多為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成功人士。他們多數為西方教育模式的擁護者,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有思想,有自信的成長。經過培訓的孩子大多都能主動與人進行交往,在問題面前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我個人認為呢――)。其中有一位家長坦言,自己孩子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育,孩子成長的健康快樂、善于交往,有思想、有自信??墒敲鎸鸵闲W的孩子家長卻高興不起來。因為要進入上海最好的小學孩子必須通過知識考試,自己的孩子肯定不行。實在不行就讓孩子上國際學校,反正將來要出國的。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感受。本來應該說這樣的西方教育有它一定的優(yōu)勢,能被中國越來越多的家長接受應該高興??伤F在卻成了有錢人的教育,并蒙上了太多的功利色彩,同時還無法在現行的中國教育中生存。中國的教育到底是怎么了,到底該走什么路?雖然素質教育喊聲震天,可我覺得那始終只是口號而已。不信你看,中國的孩子從幼兒園就要學習數學、識字、英語,家長甚至以此為擇園的標準,認為學東西多的幼兒園才能去,反之就不去。幼兒園為了生存,為了適應家長需求也在竭盡所能的多搞“特色”,社會上的各類特色教育如雨后春筍般的遍地都是。

  孩子得到了什么?教育改革越改孩子越累,越改家長負擔越重。說什么學習西方教育,可能嗎?再說中國就是中國,西方教育它未必就適合咱。到底中國的教育之路怎么走,真是迷茫。教育專家恐怕也迷糊著呢。

  不過可以被眾人認同的就是日后的人才是要有自信的,是要善于交往與人溝通的,是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和不斷創(chuàng)新意識的,我們的孩子具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