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作家] 塞爾瑪?拉格洛芙[瑞典]

[童話作家] 塞爾瑪?拉格洛芙[瑞典]

[童話作家] 塞爾瑪?拉格洛芙[瑞典]

    瑞典女作家、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她于1858年11月20日出生于瑞典中部韋姆蘭省的一個軍官的小莊園――莫爾巴卡莊園,并且在那里度過了童年、青年和晚年。她的父親是位陸軍中尉,結(jié)婚后一直居住在莫爾巴卡莊園,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勞動之余,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朗讀詩歌和小說。父親酷愛文學這一特點以及熱愛韋姆蘭家鄉(xiāng)風俗習慣的傳統(tǒng)是拉格洛芙從她父親那里獲得的兩項極為寶貴的遺產(chǎn),對她的 文學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描寫童年和青年 時代的作品中,父親往往成了她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她在世時,每 年父親生日,8月17日,她總是要邀請莊園里和附近的鄉(xiāng)親們來 莊園聚會慶祝,以示對父親的懷念。  
  除了父親以外,祖母和姑媽對拉格洛芙的成長也有很大影響。她們兩人心中裝著講不完的豐姆蘭民間傳說和故事,尤其是祖母,講起故事來語調(diào)感人,表情豐富,孩子們喜歡圍著她,從早到晚聽她講故事。
  那些瑞典和北歐的詩人、作家以及豐姆蘭地方的民間傳說和故事極大地影響了拉格洛芙藝術(shù)的早期階段。
  拉格洛芙出生后不久左腳不幸成了殘廢,3歲半時,兩腳完全麻痹不能行動,從此以后她總是坐在椅子上聽祖母、姑媽和其他許多人講傳說和故事。7歲以后開始大量閱讀,書籍給她病殘的身體帶來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讀到一本關(guān)于美國印第安人的冒險傳說,激發(fā)起將來要從事寫作的欲望。
  她的麻痹的雙腿經(jīng)過多次治療后能像健康人一樣行走,但是走起路來腳仍然有一點兒跛。
  1881年夏,拉格洛英在 婦女運動積極分子、女作家愛娃?弗里克賽爾的鼓勵下,決心一面 寫作,一面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名女教師。她不顧父母反對設(shè)法籌借到 一筆款子,于同年只身前往斯德哥爾摩求學,次年考入高等女子師 范學院。她于女子師范大學畢業(yè)時年屆27歲,在蘭德克羅一所蘭茲克羅納女子學校任教10年。教學 之余,她積極參加政治集會,投身世界和平運動,深夜則伏案創(chuàng)作。第一部作品《貝林的故事》(1891)以強烈的懷舊感記錄了莊園傳統(tǒng)和生活習慣,抒發(fā)了自己的戀鄉(xiāng)之情。文學評論權(quán)威勃蘭兌斯肯定了這部以想象為主、表達人物的行動取決于內(nèi)在力量、沖動和盲目性的小說的價值。
  1894、1899她又出版兩本短篇小說集,出版長篇游記《假基督的奇跡》(1897)、《一座貴族莊園的傳說》、《孔阿海拉皇后》(1899)、《耶路撒冷》(1901一1902)。其中以《一座貴族園的傳說》藝術(shù)性最高,  《耶路撒冷》成功地刻畫了人物。拉格勒芙據(jù)《基督傳說》而進行的傳說創(chuàng)作《在拿撒勒》、《紅胸脯的鳥》,和用民間口頭傳說形式創(chuàng)作的《阿爾納先生的錢》,是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讀物。
  1904年夏她開始爬山涉水到瑞典全國各地考察,為寫“一本關(guān)于瑞典的、適合孩子們在學校閱讀的書……一本富有教益、嚴肅認真和沒有一句假話的書”做準備。1906至1907年,《騎鵝旅行記》被作為歷史、地理教科書出版。這部童話巨著使她成為蜚聲世界的文豪,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她在國內(nèi)外的地位和聲望也不斷提高,1907年5月當選為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榮譽博士,19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14年當選為瑞典學院院士,挪威、芬蘭、比利時和法國等國家還把本國最高勛章授予她。
  《騎鵝歷險記》也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使她有能力買回童年時代住過的莫爾巴卡莊園。從l 915年起到她去世,她一直居住在這座莊園里。她一面辛勤地經(jīng)營莊園,一面積極創(chuàng)作,出版了長篇小說《利爾耶克魯納之家》(1911)、《車夫》(1912)、《普初加里的皇帝》(1914)、《被開除教籍的人》(1918),回憶錄《莫爾巴卡》(1922)和《羅文舍爾德》三部曲(1925一1928)。即使到了晚年,她仍然孜孜不倦地創(chuàng)作著,出版了回憶錄《一個孩子的回憶》(1930)和《日記》(1932)。她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是《秋天》(1933)。
  晚年,她為和平、團結(jié)及各種人道主義要求而發(fā)表許多熱情講話的同時,完成了小說三部曲,其中以第二部《沙勞德?羅文舍爾德》(1925)為最出色。l 940年2月,82歲高齡的拉格洛英計劃為她的好友蘇菲。埃爾康撰寫一本傳記小說,可惜只寫了兩章,她自己不幸于3月8日患腦溢血,3月l 6日清晨去世。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地位和聲譽的女作家一生沒有結(jié)婚,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文學事業(yè),她逝世時正值芬蘭冬戰(zhàn)爆發(fā),德國法西斯攻占鄰國丹麥和挪威,對她的悼念很快被隆隆的炮聲所淹沒。